沂水絃歌

成語拼音

yí shuǐ xián gē

沂水絃歌成語解釋

指知時處世,逍遙遊樂。

典故出處

語出《論語·先進》[曾點]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成語典故

沂水絃歌重曾點,菑川故舊識平津。★宋·蘇轍《送龔鼎臣諫議移守青州》詩之一

成語造句

此地民風淳樸,人人安居樂業,宛如一幅沂水絃歌的美好畫卷。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名叫曾點的人。他是孔子的弟子之一,生性灑脫,嚮往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生活。 曾點時常與孔子及其他同門弟子探討人生理想和治國之道。有一次,孔子讓弟子們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子路、冉有、公西華等弟子都紛紛闡述了自己關於從政、治理國家的宏偉抱負。 然而,當輪到曾點時,他卻給出了一個與衆不同的答案。他說:“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意思是,在暮春時節,穿上春天的衣服,約上五六個成年人,帶上六七個少年,到沂水裏去沐浴,在舞雩臺上吹吹風,然後一路唱着歌走回來。 孔子聽後,對曾點的想法表示了極大的讚賞。他認爲曾點這種追求心靈寧靜、與自然和諧相處、享受生活本真的志向,纔是真正的人生境界。 在那個動盪不安、各國紛爭不斷的時代,人們往往忙於功名利祿的追逐,爲了權力和地位而爭鬥不休。但曾點卻能超脫於世俗的紛擾,看到生活中簡單而純粹的美好。 隨着時間的推移,曾點的這種生活態度和理念逐漸流傳開來,成爲了人們心中的一種嚮往。“沂水絃歌”這個成語,也正是從曾點的這番話中衍生而來。它象徵着一種寧靜、和諧、美好的生活場景,人們在自然的懷抱中,沐浴着春風,吟唱着歌曲,享受着心靈的自由與寧靜。 在後世的許多文人墨客筆下,“沂水絃歌”成爲了他們對理想生活的描繪和追求。他們在詩詞文章中引用這個成語,表達對那種無憂無慮、充滿詩意的生活的憧憬。 在當今社會,儘管生活節奏日益加快,人們面臨着各種各樣的壓力和挑戰,但“沂水絃歌”所蘊含的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啓示意義。它提醒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記停下腳步,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去追求內心的寧靜與和諧,去唱響屬於自己的那一曲心靈之歌。

沂水絃歌-成語圖片

沂水絃歌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