貽人口實
成語拼音
- yí rén kǒu shí
貽人口實成語解釋
- 貽遺留;口實話柄。指做事或說話不小心,給人家留下了話柄。
典故出處
- 《尚書·仲虺之誥》於恐來世以臺爲口實。”明·朱之瑜《與東守約書二十五首》若能相與有成,將來爲人傳誦,則後來人人發憤向學,其父母亦尊師重傅;倘不能有成,後來反貽他人口實。”
成語典故
- 世續知其隱,言於光緒帝,謂慶寬爲醇賢親王賞識之人,父功之,子罪之,未免貽人口實。(清·李寶嘉《南亭筆記》卷二)
成語造句
- 他行事不夠謹慎,結果導致了一系列的錯誤,最終給了對手可乘之機,貽人口實。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有一位權傾朝野的大臣叫魏徵。他爲人剛正不阿,一心只爲國家和百姓謀福祉。
當時的皇帝年輕氣盛,急於做出一番大事業。他時常提出一些大膽的決策,卻沒有經過深思熟慮。魏徵深知這些決策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後果,於是屢次直言進諫,毫不畏懼皇帝的權威。
有一次,皇帝決定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戰爭,企圖擴張領土。魏徵認爲此時國家內部尚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百姓生活尚未安定,貿然發動戰爭,不僅勞民傷財,而且勝負難料。他在朝堂上據理力爭,言辭激烈。皇帝當時被激怒,拂袖而去。
事後,皇帝冷靜下來,仔細思考了魏徵的諫言,意識到自己的衝動和錯誤。但此事卻在朝廷中引起了軒然大波,一些別有用心的大臣趁機在背後議論紛紛。他們嫉妒魏徵的直言敢諫,也擔憂自己的利益會因魏徵的主張而受損。於是,他們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說魏徵故意忤逆皇帝,是爲了沽名釣譽,樹立自己的威望。
皇帝聽了這些讒言,心中不免產生了一絲疑慮。然而,魏徵的忠誠和正直終究是有目共睹的。在關鍵時刻,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站了出來,他對皇帝說:“陛下,魏徵一心爲公,其諫言皆是爲了國家的長治久安。若因他人的讒言而懷疑忠臣,那將會貽人口實,讓天下人認爲陛下不能容人,不能納諫。如此一來,忠臣寒心,奸佞當道,國家危矣!”
皇帝恍然大悟,他深知自己險些犯下大錯。從此,他更加信任魏徵,對於那些搬弄是非的大臣則予以嚴懲。而魏徵也一如既往,爲國家的繁榮和穩定盡心盡力。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做決策和處理人際關係時,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明辨是非,不要因爲一時的衝動或者他人的讒言而做出錯誤的判斷,以免貽人口實,給自己和國家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損失。同時,也警示我們要珍惜那些敢於直言進諫的忠臣,只有廣納良言,才能不斷進步,使國家昌盛,人民幸福。
貽人口實-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