貽誤軍機

成語拼音

yí wù jūn jī

貽誤軍機成語解釋

貽貽害。耽誤了作戰大事。

典故出處

《清史稿·高家本紀三》二十一年春正月庚本,以額附科爾沁親王色布騰巴勒珠爾貽誤軍機,褫爵禁錮。”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因爲他的猶豫不決,導致行動遲緩,最終貽誤軍機,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失。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戰爭歲月裏,王朝的興衰往往繫於軍事決策的正誤和戰機的把握。 話說在某一朝代,邊疆戰事頻繁。一位名叫李將軍的將領被委以重任,負責抵禦外敵的入侵。李將軍英勇善戰,在以往的戰鬥中屢立戰功,深受朝廷和士兵們的信任。 然而,在一次關鍵的戰役前夕,朝廷內部卻出現了嚴重的分歧。李將軍根據前線的情報和自己的經驗,制定了一套詳細而周全的作戰計劃,並迅速上報朝廷請求批准。 可是,朝廷中的一些文臣卻因爲個人的私利和權力爭鬥,對李將軍的作戰計劃百般挑剔和阻撓。他們在朝堂上爭論不休,遲遲不能做出決定。而就在這拖延的過程中,敵軍已經察覺到了我方的猶豫和遲緩,迅速調整了戰略部署,佔據了有利的地形。 終於,朝廷在經過漫長的爭論後,批准了李將軍的作戰計劃。然而,此時戰機已經貽誤,敵軍早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李將軍雖然率領士兵們奮勇作戰,但由於失去了最佳的進攻時機,最終陷入了敵軍的重重包圍之中。 這場戰役的失敗,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損失。邊疆的大片領土淪陷,百姓流離失所,怨聲載道。朝廷也因此陷入了深深的危機之中。 事後,經過調查和反思,人們發現正是因爲朝廷內部的勾心鬥角和猶豫不決,貽誤軍機,才導致了這場慘痛的失敗。 歷史上,類似的例子屢見不鮮。正如《孫子兵法》中所說:“兵貴神速。”在戰爭中,時機稍縱即逝,一旦錯過,就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而貽誤軍機的行爲,不僅是對士兵生命的不負責任,更是對國家和民族的巨大危害。 這個故事警示着後人,在面對重大決策和緊急情況時,必須果斷堅決,摒棄私利和紛爭,以免重蹈貽誤軍機的覆轍。

貽誤軍機-成語圖片

貽誤軍機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