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形忘性
成語拼音
- yí xíng wàng xìng
遺形忘性成語解釋
- 超脫形骸,捨棄心性,進入忘我的精神境界。同遺形藏志”。
典故出處
- 前蜀·杜光庭逸句返樸還淳皆至理,遺形忘性盡真銓。”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長期沉迷於功名利祿之中,早已迷失了自我,簡直是遺形忘性。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一個關於“遺形忘性”的故事。
在一個古老的國度,有一位名叫子虛的文人。他出生於書香門第,自幼聰慧過人,飽讀詩書,心懷遠大的抱負。
子虛生活的時代,社會動盪不安,戰亂頻繁。爲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投身於仕途,希望能憑藉自己的才華和智慧爲百姓謀福祉。然而,官場的黑暗和複雜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
起初,子虛秉持着公正廉潔的原則,盡心盡力地爲民衆辦事。他拒絕貪污受賄,堅決與那些不法之徒作鬥爭。但他的正直卻引來了同僚們的嫉妒和排擠,他們設計陷害子虛,使他遭受了不白之冤。
在經歷了一系列的挫折和打擊後,子虛漸漸變得心灰意冷。他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選擇,質疑自己一直以來所堅持的信念。爲了擺脫內心的痛苦和困擾,子虛選擇了逃避,他離開了官場,隱居於山林之中。
在山林裏,子虛過上了與世隔絕的生活。他每日與花鳥爲伴,與清風爲友,試圖忘卻塵世的煩惱。然而,儘管身處寧靜的自然之中,他的內心卻始終無法平靜。過去的經歷如影隨形,讓他難以釋懷。
隨着時間的推移,子虛在山林中結識了一位高僧。高僧看出了子虛內心的掙扎,便與他交談。高僧告訴他:“人生在世,諸多煩惱皆源於執着和執念。若能遺形忘性,放下過去的種種,方能獲得內心的真正平靜。”
子虛聽後,陷入了沉思。他開始嘗試放下自己的過去,不再糾結於功名利祿和榮辱得失。他學會了順應自然,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點滴美好。
經過長時間的修行,子虛終於達到了遺形忘性的境界。他不再被外在的形式和慾望所束縛,內心變得無比豁達和自在。他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義和價值,以一顆平和的心面對世間的一切。
子虛的故事告訴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常常會被各種煩惱和挫折所困擾。但只要我們能夠學會遺形忘性,放下執念,迴歸本心,就一定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寧靜和幸福。
遺形忘性-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