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火去蛾

成語拼音

yǐ huǒ qù é

以火去蛾成語解釋

娥喜投火,用火驅趕飛蛾,蛾越多。比喻行爲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結果。

典故出處

《太平御史》卷九四四引《韓子》以火去蛾蛾愈多,以魚毆蠅蠅愈至。”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切不可盲目衝動,像那種不計後果、以火去蛾的行爲,往往會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有一位年輕的君王,名叫李煜。他初登王位時,心懷壯志,渴望讓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 然而,李煜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卻漸漸偏離了正確的道路。當時,國家面臨着諸多的內憂外患,北方的強敵虎視眈眈,國內的民生問題也亟待解決。但李煜卻沉迷於奢華的生活,對朝政之事漸漸疏忽。 爲了滿足自己的私慾,李煜大興土木,建造了無數華麗的宮殿。他不顧百姓的疾苦,加重賦稅,使得民不聊生。一些忠誠的大臣紛紛進諫,勸他以民爲本,關注國家的安危。但李煜卻不以爲然,甚至對這些忠臣加以貶斥和打壓。 與此同時,北方的敵國看到了李煜的昏庸無能,趁機發動了侵略戰爭。李煜這才如夢初醒,匆忙組織軍隊抵禦外敵。可是,由於長期的疏忽和腐敗,軍隊的戰鬥力極其低下,根本無法抵擋敵軍的兇猛進攻。 在這危急關頭,李煜不是反思自己的過錯,勵精圖治,而是採取了一系列錯誤的決策。他盲目地相信一些奸佞小人的讒言,企圖通過一些冒險的戰術來扭轉戰局。這就如同以火去蛾,不但無法達到目的,反而讓局勢變得更加糟糕。 最終,國家淪陷,李煜也成爲了亡國之君。他在被俘後,回首自己的過往,悔恨不已。但一切都已爲時已晚,他的錯誤決策和行爲,就像那撲向火焰的飛蛾,帶來的只有毀滅和災難。 這個故事警示後人,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要冷靜思考,採取正確的方法和策略,切不可像李煜那樣以火去蛾,盲目衝動,否則必將自食惡果。

以火去蛾-成語圖片

以火去蛾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