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絕後患

成語拼音

yǐ jué hòu huàn

以絕後患成語解釋

消除禍根,來杜絕以後可能產生的禍患。

典故出處

元·無名氏《謝金吾》第三折如今朦朧奏過聖人,將他兩個押赴市曹殺壞了,以絕後患。”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面對可能帶來巨大風險的問題,我們必須採取果斷措施徹底解決,方能以絕後患。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某個時期,有一個強大的諸侯國,名爲趙國。趙國的國君趙武靈王是一位極具雄心和謀略的君主。 當時,趙國的邊境地區時常受到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這些遊牧民族的騎兵來去如風,戰鬥力極強,給趙國的邊境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和痛苦。 趙武靈王決心改變這一局面,他推行了著名的“胡服騎射”改革。通過學習遊牧民族的服裝和騎射技術,趙國訓練出了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 在一次與遊牧民族的大規模戰鬥中,趙國的軍隊大獲全勝。然而,在清理戰場和處理俘虜的問題上,趙武靈王的大臣們產生了分歧。 一部分大臣認爲,應該將俘虜全部釋放,以顯示趙國的仁德和寬容。但另一位名叫李牧的大臣卻堅決反對。他向趙武靈王進諫道:“大王,這些俘虜雖然暫時投降,但他們的內心未必真正歸順。一旦我們放鬆警惕,他們很可能會重新拿起武器,與他們的族人一起再次侵犯我們的邊境。爲了以絕後患,我們不能心慈手軟,應當將他們妥善處置,以防日後再生禍端。” 趙武靈王聽了李牧的話,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李牧所言不無道理,但又擔心過度的殺戮會損害趙國的聲譽。 經過一番權衡,趙武靈王最終決定採納李牧的建議。他下令將那些頑固不化、心懷叵測的俘虜進行了處置,只留下了一些願意真心歸順趙國的人。 經過這次果斷的決策,趙國的邊境果然安定了很長一段時間。百姓們得以安居樂業,趙國的國力也日益強盛。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在後來的許多戰爭和政治鬥爭中,“以絕後患”的策略被許多決策者所採用。然而,這一策略的運用需要謹慎權衡,否則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但在某些關鍵時刻,當面臨嚴重的威脅和潛在的危險時,果斷採取行動以絕後患,或許是確保長治久安的必要手段。

以絕後患-成語圖片

以絕後患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