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門傍戶
成語拼音
- yǐ mén bàng hù
倚門傍戶成語解釋
- 倚、傍靠着。比喻做學問自己沒有見解,只襲取別人的說法。
典故出處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一僧問紙衣和尚‘如何是賓中賓?’師曰‘倚門傍戶。’”
成語典故
- 學問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爲真。凡倚門傍戶、依樣畫葫蘆者,非俗流之士,則經生之業也。★明·黃寮羲《明儒學案·凡例》
成語造句
- 他一直沒有自己的主見和能力,總是在事業上倚門傍戶,結果很難取得真正的成功。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叫柳生的年輕人。他出生於一個貧寒的家庭,但卻心懷壯志,渴望有朝一日能夠出人頭地,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
柳生從小就勤奮好學,然而,由於家境貧寒,他無法進入正規的學府接受系統的教育。但他並未因此而放棄,而是常常跑到附近的私塾外,偷偷聆聽先生的授課。
隨着年齡的增長,柳生覺得僅僅靠自己的摸索和偷聽,難以真正掌握知識的精髓。於是,他決定離開家鄉,去外面的世界闖蕩,尋找能夠讓自己成才的機會。
柳生來到了一個繁華的城鎮,這裏人才濟濟,學術氛圍濃厚。他四處打聽,希望能夠拜入一位名師門下。可是,那些有名望的學者和先生,大多看重學生的出身和背景,對於柳生這樣出身貧寒、毫無根基的人,他們根本不屑一顧。
柳生不願放棄,他試圖通過各種方式來引起這些名師的注意。他曾在一位大儒的府門外苦苦等候數日,只爲能有機會當面向其請教。然而,大儒卻覺得他此舉不過是倚門傍戶,妄圖攀附權貴,對他更是厭惡至極。
屢次碰壁的柳生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和痛苦之中。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意識到自己不能一味地依賴他人,而應該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才華去贏得尊重和機會。
於是,柳生不再四處求師,而是找了一個安靜的地方,自己刻苦鑽研學問。他日夜苦讀,不斷思考和總結。經過多年的努力,柳生終於學有所成,他的文章和見解在當地漸漸流傳開來。
曾經那些對他不屑一顧的人,也開始對他刮目相看。最終,柳生憑藉自己的真才實學,成爲了備受尊敬的學者,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生的道路上,我們不能總是倚門傍戶,依賴他人的力量和幫助。只有依靠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奮鬥,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價值和目標。
倚門傍戶-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