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死如歸

成語拼音

shì sǐ rú guī

視死如歸成語解釋

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樣平常。形容不怕犧牲生命。

典故出處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三軍既成陣,使士視死如歸,臣不如公子成父。”《呂氏春秋·勿躬》:“三軍之士,視死如歸。”

成語典故

鮑叔牙把管仲推薦給齊桓公,齊桓公向管仲詢問改革政治、復興國家的方略大計,管仲回答說:“開闢土地,擴大城鎮,發展生產,盡地之利,我不如寧敕,請派他做主管經濟的大官;升降適度,矢令恰當,進退得體,禮儀嫺熟,我不如隰朋,請派他做主管外交的大官;早入晚出,不惜個人生命,不計較個人寶貴,冒犯進諫,我不如東郭牙,請派他做主管監察的大官;行軍整肅,戰鬥英勇,戰鼓一響,使全軍頑強挺進,視死如歸,我不如王子城父,請派他做大司馬;斷案英明,不殺不該殺的人,不冤枉無罪之人,我不如弦章,請派他做主管司法的大官。您假若只想治國強兵有這五個人就足夠了;如果您想成爲諸侯的霸主,那麼,有我管仲在這裏就行了。”齊聽後非常高興。對管仲言聽計從,最終完成了霸業。

成語造句

戰士們在戰場上英勇無畏,面對敵人的炮火毫不退縮,個個都有着視死如歸的精神。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林義的將軍。他生活在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國家時常面臨着外敵的侵擾和內部的紛爭。 林義自幼習武,有着高超的武藝和堅定的信念。他對國家和人民充滿了熱愛,一心想要爲國家的安寧和百姓的幸福而戰。 一次,敵國率領大軍來犯,邊境告急。朝廷緊急召集將領們商議對策,林義毫不猶豫地站出來,主動請纓率領軍隊前往邊境抵禦敵人。他深知此去可能凶多吉少,但他毫不畏懼。 林義帶領着士兵們日夜兼程,奔赴邊境。在戰場上,他身先士卒,奮勇殺敵,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頑強的戰鬥精神。然而,敵人的數量衆多且十分兇猛,戰鬥異常慘烈。 儘管面臨着巨大的壓力和困境,但林義始終沒有退縮。他堅定地鼓勵着士兵們,與他們並肩作戰。經過數日的激戰,林義的軍隊漸漸陷入了絕境。 身邊的士兵們紛紛勸他撤退,保存實力,以待日後再戰。但林義卻搖了搖頭,他說:“我身爲將軍,保家衛國是我的職責,我怎能在關鍵時刻退縮?我寧願戰死沙場,也絕不苟且偷生。” 最終,林義帶領着他的士兵們與敵人展開了最後的殊死搏鬥。在激烈的戰鬥中,林義多處負傷,但他依然頑強地戰鬥着,直至力竭倒下。 林義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什麼是視死如歸。他的英勇事蹟傳遍了整個國家,人們對他充滿了敬佩和感激。他的精神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了人們心中的希望,激勵着後人在面對困難和危險時,勇往直前,毫不退縮。 正如歷史上許多英雄豪傑一樣,林義爲了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他的視死如歸,成爲了後人傳頌的佳話,讓人們永遠銘記他的偉大和奉獻。在漫長的歲月中,每當國家面臨危機,人們總會想起林義的故事,從中汲取力量和勇氣,堅定地捍衛着國家的尊嚴和人民的利益。這種視死如歸的精神,也成爲了一個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傳承不息,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爲之奮鬥。

視死如歸-成語圖片

視死如歸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