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死不二

成語拼音

shì sǐ bù èr

誓死不二成語解釋

誓死:立下志願,至死不變。至死也不變心。形容意志堅定專一。

典故出處

魯迅《華蓋集·夏三蟲》:“被喫者也無須在被喫之前,先承認自己之理應被喫,心悅誠服,誓死不二。”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晉國典獄官李離爲人正直,秉公辦案,執法量刑均以律法爲準繩,對高官與百姓一視同仁,做到有法必依,有罪必罰。他發現一起錯判死刑的冤案,認爲自己有責任,讓下屬綁了自己去見晉文公。文公要放他,他則認爲應該對律法誓死不二。

成語造句

他對自己的信仰忠貞不渝,有着誓死不二的決心和意志,無論遇到什麼艱難險阻都絕不退縮。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名叫衛國。衛國的一位大臣名叫石厚,他爲人諂媚,一心只想往上爬。 石厚的父親石碏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他對石厚的行爲深感憂慮和不滿。當時衛國的國君衛莊公去世後,他的兒子州籲篡位奪權,成爲了新的國君。州籲是一個殘暴不仁的人,他的行爲引起了民衆的極大不滿。 石厚爲了討好州籲,竟然助紂爲虐,幫助州籲做了許多壞事。石碏多次勸說石厚,讓他不要與州籲同流合污,要堅守正道,可是石厚根本不聽。 衛國因爲州籲的暴政而陷入了混亂和危機之中。石碏看到國家陷入如此困境,心中十分悲痛。他知道,要拯救衛國,就必須除掉州籲和石厚這兩個禍害。 於是,石碏想出了一個計謀。他假意與石厚商量,說可以幫助州籲鞏固政權。石厚信以爲真,便按照石碏的建議,帶着州籲去陳國訪問,尋求支持。然而,石碏早已暗中與陳國的國君聯繫好,讓陳國將州籲和石厚扣留。 當州籲和石厚到達陳國後,果然被陳國扣留了。石碏得知消息後,立刻派人前往陳國,要求陳國將州籲和石厚處死。陳國的國君同意了石碏的請求,最終將州籲和石厚處決。 石碏爲了國家的利益,不惜犧牲自己的兒子,他的行爲體現了一種堅定的信念和忠誠,那就是對國家和正義的誓死不二。他的故事被人們傳頌至今,成爲了一個經典的範例,提醒着後人要堅守自己的原則和信仰,不爲私利所動搖,爲了國家和人民的福祉,不惜付出一切代價。 歷史的長河中,像石碏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他們在面對困境和抉擇時,始終保持着對正義和忠誠的執着,哪怕面臨生死考驗,也絕不退縮。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誓死不二”的深刻內涵,成爲了我們學習和敬仰的榜樣。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應該秉持這樣的精神,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和誘惑,都要堅定地守護自己心中的那份信念和責任,爲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勇往直前,永不放棄。

誓死不二-成語圖片

誓死不二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