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趨亦步

成語拼音

yì qū yì bù

亦趨亦步成語解釋

形容事事追隨和模仿別人。

典故出處

《莊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矣。”

成語典故

茲及爲矩爲規,亦趨亦步。★清·張學誠《文史同義·言公下》

成語造句

他做事情沒有自己的主見,總是看着別人怎麼做,自己就亦趨亦步。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某個國度,有兩位學者,一位名叫張賢,另一位名叫李智。 張賢出身名門,自幼聰慧過人,飽讀詩書,對世間的道理和學問有着獨特的見解。他的言論常常能夠引領潮流,成爲衆人追捧的對象。 李智則出身平凡,但他勤奮好學,一心想要在學問上有所建樹。當張賢聲名遠揚時,李智開始對張賢的學說和觀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起初,李智只是默默地關注張賢的言論和作品,認真思考和領會其中的精髓。隨着時間的推移,他漸漸地對張賢的一切都深信不疑,甚至開始模仿張賢的行爲舉止、思考方式和言語表達。 張賢喜歡清晨在花園中散步吟詩,李智也會在相同的時間出現在相同的地點,學着張賢的步伐和姿態,口中吟誦着相似的詩句。張賢發表了一篇關於治國理政的文章,觀點獨到而深刻,李智立即奉爲圭臬,在自己的論述中幾乎照搬照抄,沒有絲毫自己的創新和思考。 這種亦趨亦步的行爲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和議論。有人認爲李智的勤奮和對張賢的尊重值得稱讚,但也有人指出,他如此盲目地跟隨,失去了自我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難以真正在學問上有所突破。 有一次,朝廷舉行了一場重要的學術辯論。張賢和李智都受邀參加。在辯論中,張賢憑藉自己深厚的學識和敏銳的思維,提出了一系列新穎而有力的觀點,贏得了衆人的讚歎和掌聲。 輪到李智發言時,他本想依照張賢的思路來闡述自己的觀點,然而由於他對張賢的觀點理解得不夠深刻,加之沒有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思考,在辯論中漏洞百出,顯得十分尷尬。 這場辯論讓李智深刻地認識到,亦趨亦步地模仿他人,終究無法成就自己。從此,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努力培養自己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不再盲目地追隨他人的腳步。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追求知識和進步的道路上,我們可以借鑑他人的經驗和智慧,但絕不能亦趨亦步,失去自我。只有保持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才能真正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取得獨特的成就。

亦趨亦步-成語圖片

亦趨亦步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