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非木石
成語拼音
- shēn fēi mù shí
身非木石成語解釋
- 指自身並不是毫無感情的人。
典故出處
- 西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身非木石,獨與法吏爲伍,深幽囹圄之中,誰可告愬者?”
成語典故
- 西漢時期,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因漢將李陵攻打匈奴失敗被迫投降一事,爲李陵說了情,遭到了宮刑並被關入大牢,面對這奇恥大辱,他只好給好友任安寫信傾訴他的不幸:“身非木石,獨與法吏爲伍,深幽囹圄之中,誰可告訴者?”。
成語造句
- 人是有情感的,並非身非木石,會因生活中的各種事情而產生喜怒哀樂等情緒。
成語故事
- 在遙遠的古代,有一個名叫李陵的將軍。他出身將門世家,自幼習武,練就了一身非凡的本領。
李陵率領着他的部下在邊疆奮勇作戰,抵禦着外敵的入侵。他們經歷了無數次的戰鬥,在血與火的考驗中堅守着國家的防線。然而,命運卻在一次戰役中發生了轉折。
那是一場極其慘烈的戰鬥,李陵和他的軍隊陷入了重重包圍之中。儘管他們拼死抵抗,但敵人的數量實在太多,局勢越來越危急。李陵的部下們一個個倒下,鮮血染紅了大地。在這絕境之中,李陵心中充滿了痛苦和無奈。
最終,李陵無奈地選擇了投降。這一消息傳回朝廷,引起了軒然大波。許多人對他進行指責和謾罵,認爲他背叛了國家和民族。然而,李陵的內心卻有着無盡的苦衷。他並非是一個貪生怕死之人,他對國家的忠誠從未改變。只是在那一刻,面對着無法挽回的局面,他不得不做出這樣艱難的選擇。
李陵深知自己的行爲會被世人所詬病,但他的身非木石,他也有自己的情感和無奈。他在敵國的日子裏,時常思念着自己的祖國和親人。他心中的痛苦和煎熬只有他自己知道。
後來,漢朝的使者來到敵國,見到了李陵。李陵向使者傾訴了自己的苦衷和對祖國的思念。使者雖然理解他的處境,但卻也無法改變什麼。李陵只能繼續在異國他鄉忍受着孤獨和痛苦。
李陵的故事成爲了歷史長河中的一個悲劇。他的遭遇讓人們明白,有時候,人的命運並非完全由自己掌控。在複雜的局勢和艱難的選擇面前,即使是英勇的將軍也會陷入困境。而我們在評價一個人時,不能僅僅憑藉表面的現象,而要深入瞭解其背後的故事和情感。正如李陵,他雖然做出了投降的舉動,但他的內心依然有着對國家的深深眷戀,他並非是一個無情無義之人,他的身非木石,有着自己無法言說的痛苦和掙扎。
在歷史的長河中,類似李陵這樣身不由己的人物還有很多。他們的故事提醒着我們,要以更加寬容和理解的心態去看待他人的選擇和行爲,不要輕易地對一個人下結論。同時,也讓我們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努力避免戰爭和衝突帶給人們的痛苦和災難。
身非木石-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