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之謗
成語拼音
- yì yǐ zhī bàng
薏苡之謗成語解釋
- 比喻被人誣衊,蒙受冤屈。
典故出處
- 《舊唐書·王珪杜正倫等傳論》正倫以能文被舉,以直道見委,參典機密,出入兩宮,斯謂得時。然被承乾金帶之譏,孰與夫薏苡之謗,士大夫慎之。”
成語典故
- 是知瓜李之嫌,薏苡之謗,斯不可忘。★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惡登科》
成語造句
- 他爲人正直,卻無端遭受種種污衊,這般遭遇可謂是薏苡之謗,實在令人痛心。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馬援的將軍。
馬援出身將門,爲人豪爽有大志。他一生征戰無數,爲國家立下赫赫戰功。
東漢初年,邊陲交趾發生叛亂,光武帝劉秀任命馬援爲伏波將軍,率軍出征。馬援英勇善戰,指揮有方,很快就平定了叛亂。在交趾期間,馬援發現當地的薏苡果實飽滿,有除溼、強身等功效。他深知士兵們長期征戰,身體多有勞損,於是便帶回了一車薏苡種子,準備在中原種植。
然而,馬援的這一行爲卻被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利用。在他死後,有人向皇帝進讒言,誣陷馬援在交趾搜刮了大量的金銀財寶,那一車薏苡被說成是一車明珠。光武帝劉秀聽信了讒言,對馬援進行了責罰。
馬援生前戰功赫赫,忠心耿耿,卻遭此不白之冤,實在令人扼腕嘆息。
歷史上,這樣的薏苡之謗並不鮮見。許多忠臣良將,在爲國家和人民鞠躬盡瘁之時,卻因爲小人的惡意中傷而蒙冤受屈。
比如戰國時期的廉頗,他爲趙國征戰多年,立下汗馬功勞。然而,卻因郭開等人的詆譭,被趙王解除了兵權,最終客死他鄉。
又如漢朝的韓信,他助劉邦建立大漢王朝,卻被呂后和蕭何設計殺害,留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千古慨嘆。
這些薏苡之謗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人心的險惡和官場的黑暗。同時也警示後人,在評判一個人時,應當以客觀事實爲依據,不可輕信謠言,以免讓忠良之士蒙冤,寒了衆人之心。
如今,我們回顧馬援的遭遇,應當從中汲取教訓,秉持公正之心,尊重事實,不隨意傳播和相信沒有根據的誹謗之言,讓真正的英雄和功臣得到應有的尊重和讚譽。
薏苡之謗-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