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喫卯糧
成語拼音
- yín chī mǎo liáng
寅喫卯糧成語解釋
- 這一年吃了下一年的糧。比喻經濟困難,收入不夠支出,預先支用了以後的進項。比喻指經濟困難,入不敷出。
典故出處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五回就是我們總爺也是寅喫卯糧,先缺後空。”
成語典故
- 自從有了孩子後,寅喫卯糧,生活更加困難了。
成語造句
- 他總是不懂得規劃財務,花錢毫無節制,以至於常常陷入寅喫卯糧的困境。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生活着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輕農民。李明生性勤勞,但卻有着過於樂觀和缺乏長遠規劃的毛病。
每年春天播種的季節,李明總是滿懷熱情地投入到農田勞作中。然而,當莊稼還未成熟,收成尚未確定之時,他就已經開始盤算着如何享受未來的成果。他會提前預支尚未到手的收入,用於購買各種不必要的奢侈品,或者舉辦奢華的聚會,宴請親朋好友。
起初,這種寅喫卯糧的生活方式並沒有給他帶來太大的困擾。他沉醉於當下的快樂,覺得自己能夠掌控一切。可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問題逐漸浮出水面。
有一年,遭遇了罕見的天災,莊稼大幅減產。到了收穫的季節,收成遠遠低於預期。而李明之前的預支和揮霍,讓他欠下了不少債務。面對債主們的催討,他陷入了深深的困境。
他試圖向親朋好友求助,然而,大家都對他這種毫無規劃、寅喫卯糧的行爲感到失望和無奈,能給予的幫助十分有限。李明這才意識到,自己曾經的短視和放縱,給自己帶來了多麼嚴重的後果。
歷史上,也不乏類似的教訓。就如同唐玄宗後期,沉迷於聲色犬馬,揮霍無度,導致朝政腐敗,民不聊生,最終引發了安史之亂,使唐朝由盛轉衰。這正是因爲沒有合理規劃,過度消耗未來的資源,才導致瞭如此慘痛的結局。
李明在經歷了這一系列挫折後,終於痛定思痛,決定改變自己。他開始精打細算,量入爲出,重新規劃自己的生活和農田的經營。經過幾年的辛勤努力和節儉持家,他終於還清了債務,重新過上了安穩的生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在生活還是事業中,都要有長遠的眼光和規劃,切不可寅喫卯糧,貪圖一時的享受而忽視了未來的風險和需求。只有腳踏實地,未雨綢繆,才能保證生活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寅喫卯糧-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