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珠彈雀
成語拼音
- suí zhū tán què
隨珠彈雀成語解釋
- 用夜明珠去彈鳥雀。比喻做事不知道衡量輕重,因而得到的補償不了失去的。
典故出處
- 《莊子·讓王》:“今且有人於此,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以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
成語典故
- 魯侯(或謂即魯哀公)聽說顏闔是個賢明的人,想請他出來爲國家出點力,便派人先送一份禮物去。顏闔家裏很窮,住在一個破爛的村子裏,這一天正披着件粗麻布舊衣,在那兒喂牛。魯侯派的人來了,向顏闔問道:“喂,這兒是顏闔的家嗎?”顏闔說:“是的,這是我的家。”那人這才知道他就是顏闔,便說明來意,把帶去的禮物當面交給他。顏闔不受,說:“恐怕你聽錯了?要是送錯,你會獲罪的,還是回去問問清楚吧!”那人就這樣被打發走了。可是不一會,又來了,說:“沒有錯,就是送給您的,無論如何,求您一定收下!”那人放下禮物就走,顏闔還有什麼辦法推辭呢。 《莊子》說完了這個故事,接着發表了一段議論,大意是說:顏闔無意於富貴,富貴送上門來,也並不歡迎,這樣的人是難得的。一般的世俗君子,都寧願冒着危險、不惜犧牲生命,去追求富貴,豈不悲哉!其實道理很明白:如果有這樣一個人,以“隨侯之珠”,去彈“千仞之雀”,人們一定要笑他是個大傻瓜。爲什麼呢?因爲他所用的珍珠太貴重,而所打的雀子太輕微,得不償失啊!那麼,生命難道不該比寶珠更要貴重得多嗎,爲什麼輕易以生命去求富貴呢? 所謂“隨侯之珠”,是傳說中的寶珠,有這樣一段神話:隨侯(春秋時隨國國君)曾救治過一條受了傷的大蛇,後來大蛇銜了一顆直徑約一寸的夜明珠來報答他。這顆寶珠因此叫做“隨侯之珠”。人們把它作爲天下最貴重的珍珠。人們還把它和“卞和之璧並稱爲“和璧隨珠”,或“隨珠和璧”、“隨和之寶”、“隨珠趙璧”以形容稀世的珍寶。用“隨侯之珠”作彈丸,去打飛翔於高空的雀子,這是極不上算的。所以《莊子》說:“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比喻所用代價太大而收穫太微、得不償失,後來就叫“隨珠彈雀。”(“隨”也可以寫作“隋”。春秋時隨國在今湖北隨縣,爲楚國所滅。南北朝時,楊堅受封於隨,他把“隨”改名爲“隋”。後來楊堅做了皇帝,又以“隋”爲國號,即隋朝,他就是隋文帝。從此,“隨侯之珠”,也寫作“隋侯之珠”。)。
成語造句
- 他爲了一時的利益而放棄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這簡直就是隨珠彈雀,得不償失。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這個國家雖然不大,但是物資豐富,人民生活也還算富足。
在這個國家裏,有一個非常富有的商人,他擁有無數的財寶。其中,有一顆舉世無雙的夜明珠,被稱爲隨珠。這顆隨珠散發着璀璨的光芒,價值連城。
這個商人還有一個特別的愛好,那就是喜歡打鳥。有一天,商人拿着自己心愛的彈弓,帶着一些石子出門去打鳥。他在樹林中穿梭,尋找着合適的目標。突然,他看到了一隻色彩斑斕的小鳥,十分漂亮。商人立刻舉起彈弓,瞄準小鳥,準備發射石子。
就在他即將發射的時候,旁邊有一位智者路過。智者看到商人的舉動,連忙阻止道:“你怎麼能用這顆珍貴無比的隨珠去換取一隻小小的雀鳥呢?這顆隨珠的價值遠遠超過了這隻鳥啊!你這樣做簡直就是得不償失。”商人聽了智者的話,卻不以爲然地說:“我就是喜歡打鳥,這顆隨珠對我來說也沒什麼特別的用處,能換來一隻鳥讓我開心一下也不錯。”
智者搖搖頭,嘆息道:“你只看到了眼前的一點小樂趣,卻沒有意識到你失去的將是無比珍貴的東西。就如同歷史上的那些短視之人,爲了一時的利益而放棄了長遠的價值。”商人依舊沒有把智者的話放在心上,他還是固執地射出了石子,打下了那隻小鳥。
然而,當他拿着小鳥回到家中,仔細端詳這顆隨珠時,心中漸漸涌起了一絲悔意。他開始意識到智者的話是多麼有道理,自己爲了一隻小小的雀鳥,竟然放棄瞭如此珍貴的隨珠。他懊悔不已,卻已經無法挽回。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不能只看到眼前的蠅頭小利,而忽略了更重要的東西。我們應該有長遠的眼光和正確的價值觀,不能像那個商人一樣,爲了一時的滿足而做出愚蠢的行爲,隨珠彈雀,最終只會讓自己追悔莫及。正如古人所云:“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我們要學會權衡利弊,做出明智的選擇,才能避免犯下類似的錯誤,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隨珠彈雀-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