駟馬難追

成語拼音

sì mǎ nán zhuī

駟馬難追成語解釋

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追上。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

典故出處

《論語·顏淵》:“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鄧析子·轉辭》:“一言而非,駟馬不能追;一言而急,駟馬不能及。”

成語典故

五代時期,石敬瑭起兵反唐被契丹王野律德光冊立爲晉國兒皇帝。石敬瑭死後由兒子石重光繼位即出帝。944年,契丹進犯晉國,出帝率軍抵抗失敗,皇太后李氏寫降書請求皇帝阿翁放他們一條生路,表示自己說過的話駟馬難追。

成語造句

他許下的承諾一定會做到,因爲他是一個言出必行的人,絕對不會出爾反爾,說過的話就如駟馬難追。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時常發生戰爭和衝突。在魯國,有一位名叫季札的公子,他以品德高尚、誠實守信而聞名。 有一次,季札出使鄭國。在鄭國,他結識了一位名叫子產的大臣,兩人一見如故,交談甚歡。季札對子產的才能和品德十分讚賞,於是解下自己身上佩戴的一把寶劍,想要送給子產。子產對季札的禮物感到十分驚喜,但他覺得自己身份卑微,不敢輕易接受如此珍貴的禮物。季札明白子產的顧慮,便真誠地說:“這把寶劍是我特意爲你挑選的,我十分欽佩你的爲人和才華,希望你能收下它,這是我的一片心意。”子產見季札如此真誠,便不再推辭,欣然接受了這份禮物。 然而,由於季札還要出使其他國家,他不能一直留在鄭國。在離開鄭國之前,季札鄭重地對子產說:“我把這把寶劍交給你,但我還有其他的使命要去完成,等我回來的時候,再正式把寶劍送給你。”子產點頭表示同意。 季札離開鄭國後,繼續他的出使之旅。但是,在他出使的過程中,魯國國內發生了一些變故,季札不得不匆匆趕回魯國處理事務。時間過得很快,季札一時之間竟然忘記了把寶劍送給子產的承諾。 幾年後,季札再次出使鄭國。當他見到子產時,突然想起了自己曾經的承諾。他感到十分羞愧和懊悔,立即解下身上的寶劍,雙手捧着送給子產,並誠懇地說:“對不起,我之前答應把這把寶劍送給你,但由於一些事情耽誤了,我一直沒有兌現我的承諾。今天,我特地把寶劍帶來送給你,希望你能原諒我的疏忽。”子產接過寶劍,感動地說:“季札公子,你言出必行,即使過了這麼久,你依然記得你的承諾,真是令人敬佩。” 季札的誠實守信在各國之間傳爲佳話。人們都說,季札的承諾就如同駟馬難追一般堅定可靠。“駟馬難追”這個成語也由此而來,用來形容一個人說話算數,一旦許下承諾,就如同四匹馬拉的車也難以追回,表達了對誠實守信這一品德的高度讚揚。 在歷史的長河中,誠實守信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是在人際交往中,還是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秩序的維護中,誠實守信都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人與人之間建立信任的基礎,也是社會和諧穩定的保障。正如季札一樣,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堅守自己的承諾,做到言出必行,讓誠實守信成爲我們人生的信條,共同營造一個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

駟馬難追-成語圖片

駟馬難追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