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桑寓柳

成語拼音

yǒng sāng yù liǔ

詠桑寓柳成語解釋

詠的是桑”,而實際說的是柳”。比喻借題傳情。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的那番話看似尋常,實則詠桑寓柳,別有深意。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生活着兩位文人,一位叫李賢,一位叫趙瑞。他們自幼相識,一同讀書,立志要在文學的道路上有所建樹。 李賢性格耿直,心懷正義,看到不公平之事總是仗義執言。而趙瑞則較爲圓滑世故,善於迎合他人。 隨着年歲漸長,兩人都考取了功名,在仕途上發展。然而,他們所走的道路卻截然不同。 當時的官場黑暗,貪污腐敗之風盛行。李賢在爲官期間,堅決抵制這種不良風氣,他多次上書朝廷,揭露那些貪官污吏的罪行。可他的行爲卻遭到了權貴們的忌恨,他們聯合起來,對李賢進行打壓和陷害。 而趙瑞爲了自己的仕途順利,選擇了與那些權貴同流合污。他不僅沒有支持李賢,反而在背後對其進行詆譭。 有一次,朝廷要選拔官員,李賢認爲這是一個整頓吏治的好機會,他向朝廷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建議,希望能夠選拔出真正有才華、有品德的官員。然而,他的建議卻被權貴們視爲對他們利益的威脅。 趙瑞看到這種情況,表面上對李賢的建議表示讚賞,背地裏卻向權貴們通風報信,說李賢此舉是爲了排除異己,獨攬大權。 李賢得知趙瑞的所作所爲後,心中十分悲憤。但他又無法直接指責趙瑞,因爲那樣只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麻煩。於是,在一次文人的聚會上,李賢作了一首詩。詩中並未直接提及趙瑞的名字,也沒有明確指責他的惡行,但字裏行間卻蘊含着對趙瑞這種虛僞、奸詐之人的批判和諷刺。 衆人在聽了李賢的詩後,都紛紛猜測其中的深意。而趙瑞也明白,李賢這是在“詠桑寓柳”,借詩歌來批評他的爲人和行徑。 後來,李賢的境遇愈發艱難,最終被罷官回鄉。但他的正直和勇氣卻贏得了百姓們的尊敬和愛戴。而趙瑞雖然在官場上一時得意,但最終也因爲他的惡行被揭露,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應當正直善良,像李賢那樣堅守正義。而那些像趙瑞一樣虛僞奸詐的人,即便能夠一時得逞,最終也難逃正義的審判。同時,“詠桑寓柳”這個成語也提醒着我們,在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感時,有時委婉含蓄的方式或許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詠桑寓柳-成語圖片

詠桑寓柳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