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辭巧飾
成語拼音
- yóu cí qiǎo shì
遊辭巧飾成語解釋
- 用沒有根據的話多方掩飾。
典故出處
-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評》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面對大家的質疑,他非但沒有坦誠相告,反而遊辭巧飾,試圖掩蓋事實的真相。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生活着兩個年輕人,名叫阿風和阿雨。阿風爲人正直,心地善良,總是真誠待人;而阿雨則心思狡黠,善於用花言巧語來爲自己的過錯和不當行爲開脫。
有一天,小鎮上來了一位富商,他帶着一箱珍貴的珠寶準備在小鎮上進行交易。阿風和阿雨都得知了這個消息,阿雨心生貪念,想要設法將這箱珠寶據爲己有。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阿雨偷偷潛入富商的住所,盜走了那箱珠寶。然而,他的行蹤被一個路過的更夫發現了。第二天,富商發現珠寶失竊,立刻報了官。官府經過一番調查,很快就將嫌疑鎖定在了阿雨的身上。
當阿雨被帶到官府時,他絲毫沒有露出驚慌之色,反而巧舌如簧,試圖用各種言辭爲自己辯解。他編造了一個又一個看似合理的故事,把自己的盜竊行爲說得好像是一場誤會,或者是他人的誣陷。
而阿風得知阿雨的事情後,感到非常痛心和失望。他來到官府,向官員講述了自己所瞭解的阿雨平日裏的品行不端,並誠懇地表示阿雨的那些辯解都是遊辭巧飾,不可相信。
官員在仔細權衡了雙方的言辭之後,決定深入調查。他們發現阿雨所說的每一個藉口都存在漏洞,而且與事實不符。最終,在確鑿的證據面前,阿雨再也無法用他的巧言令色來掩蓋自己的罪行。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過錯和真相時,試圖用遊辭巧飾來逃避責任和掩蓋事實,終究是無法得逞的。就如同歷史上的許多奸臣,他們在犯下罪行時,總是妄圖用各種花言巧語來迷惑君主和衆人,但最終都難逃正義的審判和歷史的譴責。只有真誠面對,勇於承擔,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遊辭巧飾-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