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目共見

成語拼音

yǒu mù gòng jiàn

有目共見成語解釋

指人人都看見,極其明顯。

典故出處

清·陳確《大學辨一·翠薄山房帖》《大學》紛紛言先言後,有目共見。”

成語典故

他的思想根據之薄弱是有目共見的。★郭沫若《讀任公〈墨子新社會之組織法〉》

成語造句

在這次的慈善活動中,他的無私付出和真誠奉獻是大家有目共見的,所有人都對他的善舉表示敬佩。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人物和事件因其顯著的成就或惡劣的行徑而被人們所銘記。今天要講述的,便是一段有目共睹的故事。 話說在古代的某個王朝,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一位位高權重的大臣逐漸心生貪婪,妄圖掌控更多的權力和財富。 這位大臣名叫李佑,他起初憑藉着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勤勉努力,得到了皇帝的賞識,從而在朝廷中步步高昇。但權力的慾望漸漸矇蔽了他的雙眼,他開始結黨營私,排除異己。 朝廷中的忠臣紛紛上書皇帝,揭露李佑的種種惡行。可皇帝念及李佑過往的功績,對這些奏報並未太過在意。李佑見狀,愈發肆無忌憚。他私自增加賦稅,使得百姓苦不堪言;又在朝廷的官員選拔中任人唯親,將真正有才能的賢士拒之門外。 民間怨聲載道,百姓們的生活日益艱難。終於,一場饑荒爆發,由於李佑的橫徵暴斂,朝廷的賑災糧款被大量剋扣,無數災民流離失所,餓殍遍野。 此時,一位名叫張義的年輕官員挺身而出。他深入災區,瞭解百姓的疾苦,將真實的情況詳細記錄,並再次向皇帝上書。張義在奏摺中言辭懇切,列舉了李佑的種種罪行,以及這些罪行所帶來的嚴重後果。 皇帝終於開始重視此事,他派出親信調查。調查的結果讓皇帝大爲震驚,李佑的罪行確鑿無疑,其惡行已是有目共見。 皇帝龍顏大怒,下令將李佑革職查辦,沒收其全部家產。百姓們聽聞這個消息,無不拍手稱快。 經此一事,朝廷重新整頓綱紀,選拔賢能之士爲官,推行一系列利民政策。國家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繁榮昌盛,百姓們又過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善惡行徑終究是無法隱藏的,正義也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那些顯而易見的惡行,最終都將受到應有的懲罰。

有目共見-成語圖片

有目共見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