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恃毋恐
成語拼音
- yǒu shì wú kǒng
有恃毋恐成語解釋
- 因爲有所依杖而毫不害怕,或毫無顧忌。同有恃無恐”。
典故出處
- 鄭觀應《盛世危言·練兵》臨敵之時……地勢、敵情瞭如指掌,繪圖遍示,使一軍諳悉情形,有恃毋恐,故戰勝攻取如響應聲。”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平日裏胡作非爲,全因背後有人撐腰,可謂是有恃毋恐。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諸侯國裏,有一位名叫趙括的年輕人。趙括出身名門,自幼聰慧,熟讀兵書,談論起兵法來頭頭是道,就連他的父親趙國名將趙奢有時都難以駁倒他。
然而,趙奢深知自己的兒子雖然理論豐富,但缺乏實戰經驗,而且過於自負。趙奢憂心忡忡地對妻子說:“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意思是,戰爭是關乎生死存亡的大事,可趙括卻把它說得輕而易舉。如果趙國不用趙括爲將也就罷了,要是一定讓他爲將,使趙軍失敗的一定就是他趙括。
後來,秦國和趙國在長平交戰。趙國的老將廉頗負責指揮作戰,他深知秦軍強大,採取了堅守不戰的策略,試圖拖垮秦軍。秦軍久攻不下,於是派人到趙國散佈謠言,說秦軍最怕的是趙括爲將。
趙王聽信了謠言,不顧衆人反對,執意讓趙括取代廉頗。趙括自恃熟讀兵書,對兵法瞭如指掌,根本不把秦軍放在眼裏,上任後便貿然改變了廉頗的作戰策略。
秦國見趙國換將,暗中調白起爲將。白起深知趙括驕傲輕敵,故意佯裝敗退。趙括見秦軍敗退,以爲秦軍膽怯,便率領趙軍窮追不捨。殊不知,秦軍早已設下埋伏,截斷了趙軍的退路和糧道。
趙括的軍隊被困多日,彈盡糧絕,趙括多次率軍突圍,均以失敗告終。最終,趙括在突圍中被秦軍射死,四十多萬趙軍投降後被秦軍坑殺。
長平之戰的慘敗,讓趙國元氣大傷。趙括正是因爲自恃有才學,有趙王的信任,對戰爭沒有敬畏之心,有恃毋恐,才導致瞭如此慘痛的結局。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自身有多大的優勢和憑藉,都不應盲目自大,輕視對手,否則必將遭受失敗的命運。正如《老子》中所說:“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我們應當保持謙遜和謹慎,才能在面對挑戰時做出正確的決策。
有恃毋恐-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