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隙可乘

成語拼音

yǒu xì kě chèng

有隙可乘成語解釋

指事情有漏洞可以利用。

典故出處

《秦並六國平話》卷中萬一有隙可乘,如蚌鷸相持,只爲漁者之利耳。”宋·樓鑰《攻媿集》卷九十五公之有行,請益兵備,機有可乘,雖烹可畏。”

成語典故

今魏有隙可乘,不就此時伐之,更等何時?(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回)

成語造句

敵人一直在尋找機會,當我方防守出現疏漏時,他們便覺得有隙可乘,企圖發起攻擊。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戰國時期,各國之間紛爭不斷,局勢變幻莫測。 在齊國有一位名叫田單的將領,他智勇雙全,深受百姓愛戴。當時,齊國受到燕國的猛烈進攻,大片國土淪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田單臨危受命,帶領着殘餘的軍隊和百姓奮起抵抗。然而,燕國的軍隊實力強大,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在正面交鋒中,齊國軍隊多次失利。 田單深知,若要戰勝燕國軍隊,不能只靠硬拼,必須尋找敵人的破綻。他仔細觀察燕國軍隊的作戰方式和將領的性格特點,終於發現了一個關鍵之處。 燕國的主將驕傲自大,認爲齊國已經不堪一擊,開始對軍隊的管理有所鬆懈,對士兵的訓練也不如之前嚴格。而且,他爲了追求戰功,急於求成,常常不顧後方補給和戰略部署的合理性。 田單敏銳地意識到,這正是一個有隙可乘的機會。他決定採取一系列巧妙的策略。首先,他派出間諜在燕軍中散佈謠言,說燕國主將即將被燕王撤換,讓燕軍士兵人心惶惶。接着,他又安排老弱婦孺登上城牆守衛,故意示敵以弱,讓燕國主將更加輕視齊國的抵抗力量。 在一個夜晚,田單命人收集了上千頭牛,在牛角上綁上鋒利的刀刃,牛尾上綁上浸滿油脂的蘆葦。點燃蘆葦後,牛羣受到驚嚇,瘋狂地衝向燕國軍營。燕國軍隊在睡夢中被驚醒,看到火光沖天、羣牛奔來,頓時亂作一團。 田單率領齊國軍隊趁機從後方掩殺而來,燕軍毫無防備,被殺得丟盔棄甲,大敗而逃。齊國軍隊乘勝追擊,收復了大量失地,最終成功復國。 田單正是憑藉着敏銳的洞察力,發現了敵人的可乘之隙,從而以弱勝強,創造了歷史上的一個奇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強大的對手時,不要盲目硬拼,而要善於觀察,尋找對方的破綻和弱點,一旦有隙可乘,便能出奇制勝。

有隙可乘-成語圖片

有隙可乘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