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哺輟洗

成語拼音

tǔ bǔ chuò xǐ

吐哺輟洗成語解釋

後世以之爲禮賢下士之典實。

典故出處

據《韓詩外傳》卷三載,周公殷勤待客,甚至於“一飯三吐哺”,唯恐失天下之士。又據《史記·高祖本紀》載,酈食其求見劉邦,劉邦方踞牀洗足。酈生不拜,且斥其不宜踞見長者,於是劉邦起而謝之,延上坐。

成語典故

秦朝末年,劉邦駐守陳留縣,才學過人的酈食其去投奔劉邦,劉邦正在洗腳,酈食其不拜並指責不尊重長者。劉邦一聽趕忙起立道歉,請酈食其上坐。後來酈食其成爲劉邦的得力謀士,爲劉邦一統天下而出謀劃策。

成語造句

爲了能夠招納更多的賢才,他不惜像周公一樣做到吐哺輟洗,以顯示自己的求賢若渴。

成語故事

在遙遠的古代,有一位極具影響力的人物,他就是周公。 周公,名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在周武王建立周朝後,周公肩負起了輔佐成王的重任。當時的周朝初立,局勢並不穩定,周公可謂是日理萬機。 有一天,周公正在用餐,突然有賢能之士前來求見。周公毫不猶豫地放下手中的食物,趕緊起身去會見這位來訪者,甚至來不及把嘴裏的飯嚥下,這就是所謂的“吐哺”。他認真傾聽來人的見解和建議,與他深入探討國家大事,絲毫不在意自己被打斷用餐。 還有一次,周公正在洗頭,這時又有人前來稟報重要事務。周公立刻停止洗頭,頂着溼漉漉的頭髮就去處理事情了,這便是“輟洗”。他的心中只有國家的安定和繁榮,個人的舒適和安逸被他拋之腦後。 周公以這樣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前來的賢才和每一件國家大事。他的行爲體現了他對國家和人民的高度責任感,也展現了他求賢若渴的精神。在他的努力下,周朝逐漸穩定並走向繁榮。 正如《史記》中所記載:“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周公這種爲了國家利益而不辭辛勞、禮賢下士的精神,成爲了後世的楷模。他的“吐哺輟洗”之舉,流傳千古,激勵着無數的後來者爲了國家和理想而不懈奮鬥。 時光流轉,周公的事蹟被人們傳頌不衰。他的精神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歷史的長河,也爲後人指引了前進的方向。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只有心懷天下,不拘泥於個人的得失,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而他對待賢才的態度,更是提醒我們要重視人才,只有廣納賢才,才能讓國家和社會不斷髮展進步。即使在千百年後的今天,周公的“吐哺輟洗”依然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讓我們在追尋夢想的道路上,始終保持着那份執着與熱情。

吐哺輟洗-成語圖片

吐哺輟洗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