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秦誆楚
成語拼音
- yòu qín kuāng chǔ
誘秦誆楚成語解釋
- 戰國時張儀勸導秦國以連衡破合從,以詭詐手段欺騙楚國背齊向秦◇遂因以之表示挑撥離間。
典故出處
- 清·餘懷《板橋雜記·麗品》用誘秦誆楚之計,作摧蘭折玉之謀。”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戰國時期,各國謀士紛紛施展謀略,有的巧言令色,看似忠誠,實則誘秦誆楚,以謀取自身利益。
成語故事
- 在戰國時期,諸侯紛爭,局勢動盪不安。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國力日益強盛,逐漸展露其稱霸天下的野心。而楚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亦是當時的強國之一。
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國之間的外交策略變得至關重要。有一位名叫張儀的謀士,他憑藉着自己的巧舌如簧和過人智謀,在各國之間遊走。
當時,秦國欲攻打齊國,但又擔心齊國和楚國結盟,形成強大的對抗力量。於是,張儀主動請纓,前往楚國遊說。
張儀來到楚國,受到了楚懷王的隆重接待。在楚懷王面前,張儀巧言令色,聲稱秦國最敬重的就是楚國,願意與楚國結爲友好鄰邦。他還表示,如果楚國能與齊國斷絕關係,秦國願意獻出商於一帶六百里的土地。楚懷王聽後大喜過望,心想不費一兵一卒就能得到大片土地,何樂而不爲?於是不顧大臣們的反對,毅然與齊國斷交。
然而,當楚國使者前往秦國接收土地時,張儀卻佯裝從車上摔下受傷,三個月閉門不出。楚懷王以爲秦國認爲自己與齊國斷交得不夠徹底,於是派人到齊國大罵齊王。齊王大怒,轉而與秦國結盟。
這時,張儀纔出面接見楚國使者,卻改口說當初答應的只是六裏土地,而非六百里。楚懷王得知自己被欺騙,勃然大怒,立刻發兵攻打秦國。但此時楚國已失去了齊國這個盟友,又因倉促出兵,準備不足,結果在秦軍的反擊下大敗而歸。
楚國經此一役,國力大損,從此一蹶不振。而秦國則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地位,在兼併六國的道路上又邁進了一步。
張儀“誘秦誆楚”之計,利用了楚懷王的貪婪和短視,成功地破壞了齊楚聯盟,爲秦國的東進消除了一大障礙。這一事件也成爲了戰國時期外交鬥爭中的一個經典案例,警示着後人在面對利益誘惑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莫要被他人的花言巧語所迷惑。
誘秦誆楚-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