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爛取亡
成語拼音
- yú làn qǔ wáng
魚爛取亡成語解釋
- 魚爛自內而發。比喻因內部腐敗而自取滅亡。
典故出處
- 梁啓超《中國國債史》即微外國債主之干涉,而魚爛取亡之氣象,猶岌岌不可終日也。”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國家若長期混亂無序,內部腐敗不堪,必然會走向魚爛取亡的結局。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有過這樣一段令人深思的故事。
在一個古老的國度,君王初登大位時,心懷壯志,勵志要讓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他勵精圖治,選拔賢能之士爲官,推行了一系列有利於民生的政策。一時間,國家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之景,農業豐收,商業繁榮,百姓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位君王漸漸被權力和慾望矇蔽了雙眼。他開始沉迷於享樂,不再關心國家大事。身邊的奸臣瞅準機會,紛紛阿諛奉承,用盡各種手段討好君王,從而獲得高官厚祿。而那些正直敢言的忠臣,則被逐漸疏遠,甚至遭到迫害。
朝廷的腐敗之風日益嚴重,賦稅不斷加重,百姓們苦不堪言。地方官員也趁機貪污受賄,魚肉百姓,搞得民不聊生。
與此同時,鄰國看到這個國家內部的混亂和腐敗,開始蠢蠢欲動。他們先是派出使者,試圖以和平的方式謀取一些利益,但此時的君王和大臣們卻傲慢無禮,拒絕了鄰國的合理請求。
見此情形,鄰國不再猶豫,派出大軍進攻。國內的軍隊由於長期缺乏訓練,將領又大多是無能之輩,面對敵軍的進攻,一觸即潰。
當敵軍兵臨城下時,君王才如夢初醒,匆忙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但此時的朝廷已經是一盤散沙,大臣們只顧着自己的身家性命,紛紛出逃。
最終,這個曾經繁榮的國家因爲內部的腐敗和混亂,如同一條腐爛的魚,不堪一擊,輕易地被鄰國所滅,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這正是“魚爛取亡”的典型寫照,一個國家如果內部腐敗不堪,就如同魚身腐爛,必然會走向滅亡。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無論何時,都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以民爲本,反腐倡廉,才能使國家長治久安。
魚爛取亡-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