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魯帝虎

成語拼音

yú lǔ dì hǔ

魚魯帝虎成語解釋

指將魚誤寫作魯,帝誤寫作虎。泛指文字錯訛。

典故出處

清·金桌《〈南海百詠〉跋》餘家向有鈔本,承訛踵謬,不無魚魯帝虎之失,恨不能一一訂正之。”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整理古籍的過程中,一定要謹慎小心,以免出現像魚魯帝虎這樣的錯誤。

成語故事

在古代,文字的傳遞和記錄並非如現今這般便捷和準確。這便引出了一段與“魚魯帝虎”有關的故事。 話說在一個朝代更迭頻繁的時期,戰亂不斷,民不聊生。在一個偏遠的小城,有一位名叫李書的文人,他飽讀詩書,一心想要爲國家和百姓做些事情。 當時,朝廷下達了一道重要的政令,關乎民生的重大改革。這道政令需要迅速傳達到各個地方,以確保政策能夠得以實施。負責抄寫和傳遞這份政令的官員,因爲匆忙和粗心,竟然將其中關鍵的字句寫錯。原本應該是“體恤民情,輕徭薄賦”,卻被誤寫成了“體惜民情,輕謠薄福”。 政令傳到了李書所在的小城,他看到這份錯誤百出的政令,心中大驚。他深知這樣的錯誤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百姓無法得到應有的福祉,甚至可能引發更大的混亂。 李書決定挺身而出,他歷經艱辛,長途跋涉前往京城,想要向朝廷說明情況。然而,路途遙遠,充滿艱險,他遭遇了強盜的打劫,又遇到了惡劣的天氣,但他始終沒有放棄。 終於抵達京城後,李書卻發現要面見聖上並非易事。他四處奔走,託關係,找門路,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好在最終他得到了一位正直大臣的幫助,得以將真實情況呈現在皇帝面前。皇帝聽聞此事,龍顏大怒,立刻下令嚴查。經過一番調查,終於找到了最初抄寫和傳遞政令的那些官員,他們因爲疏忽犯下了大錯。 此事在朝野引起了軒然大波,也讓皇帝深刻意識到,在政令的傳達和執行過程中,任何一個微小的錯誤都可能帶來巨大的影響,猶如“魚魯帝虎”,一字之差,謬以千里。 從此,朝廷加強了對文書傳遞和記錄的管理,要求官員們務必嚴謹認真,杜絕此類錯誤再次發生。而李書的勇敢和堅持,也成爲了百姓口中的美談。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處理重要事務時,必須要嚴謹認真,哪怕是一點點的差錯,都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

魚魯帝虎-成語圖片

魚魯帝虎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