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枋之見

成語拼音

yú fāng zhī jiàn

榆枋之見成語解釋

榆枋,榆樹與枋樹。比喻狹小的天地◇用以比喻淺薄的見解。

典故出處

《莊子·逍遙遊》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蜩與學鳩笑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爲?’”

成語典故

及從櫟園先生遊,始信人之才分相越,真非意量所及,愧予猶榆枋之見也。★清姜承列《序》

成語造句

一個人的認知難免有侷限,就像有時我們會被自己的榆枋之見所束縛,難以看到更廣闊的天地和更多的可能性。

成語故事

在戰國時期,有一位名叫莊周的學者,他的思想深邃而獨特,常常以奇妙的寓言和生動的故事來闡述他對人生和世界的看法。 有一天,莊周在樹林中散步,看到一隻大鵬鳥正在天空中展翅翱翔。這隻大鵬鳥身形巨大,翅膀寬闊,乘着風勢直上九霄。莊周心中感慨萬分,不禁想到那些目光短淺、見識狹隘的人。 在同一片樹林裏,生活着一羣小鳥。它們每日在樹枝間跳躍,尋找着些許的食物,滿足於在這小小的榆枋之間穿梭。其中一隻小鳥,自認爲對世界瞭如指掌,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到無比滿足。 有一天,這隻小鳥遇到了一隻從遠方飛來的大雁。大雁向小鳥講述了外面廣闊的天地,有無邊無際的草原、巍峨聳立的高山和波瀾壯闊的大海。小鳥聽後,卻不以爲然地搖搖頭說:“哼,那些地方有什麼好?我在這榆枋之間,有充足的食物,有安全的棲息之所,足矣!外面的世界再大,與我又有何干?” 大雁嘆了口氣說:“你呀,只看到眼前這一點點的地方,卻不知天地之大,世界之奇妙。你的這種看法,實在是太過狹隘了。” 小鳥卻反駁道:“我所看到的,就是我生活的全部。你所說的那些,不過是虛無縹緲的幻想罷了。” 莊周看到這一幕,心中不禁感嘆:這隻小鳥就如同那些固執己見、目光短淺的人,只憑借自己有限的經驗和認知,就對未知的事物妄下定論,這便是所謂的“榆枋之見”。 在歷史的長河中,也不乏有這樣“榆枋之見”的例子。比如在秦朝,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然而,一些舊貴族卻因循守舊,只看到改革對他們眼前利益的損害,卻看不到改革對國家長遠發展的重要意義。他們憑藉着自己狹隘的眼光和短淺的見識,極力反對改革,最終導致了秦朝的動盪和衰落。 又比如在明朝,當西方的科學技術開始傳入中國時,一些士大夫卻對其嗤之以鼻,認爲那不過是“奇技淫巧”,不值得關注。他們堅守着傳統的觀念,滿足於自己在舊有的知識體系中的認知,對新的事物和思想採取排斥的態度。這種“榆枋之見”使得中國在科技發展方面逐漸落後於西方。 我們應當從這些歷史的教訓中汲取智慧,摒棄“榆枋之見”,以開放的心態去認識世界,不斷拓展自己的視野和思維,才能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追求更廣闊的未來。

榆枋之見-成語圖片

榆枋之見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