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同沉

成語拼音

yù shí tóng chén

玉石同沉成語解釋

比喻善惡一齊受害。

典故出處

南朝·梁元帝《馳檄告四方》孟諸焚燎,芝艾俱盡;宣房河決,玉石同沉。”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那段動盪的歲月裏,許多才華橫溢的文人墨客和他們珍貴的作品都遭到了不公的對待,彷彿玉石同沉,令人惋惜。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這樣一段令人感慨萬千的故事。 在戰國時期,有一個名叫張儀的縱橫家。他出身貧寒,但憑藉着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巧舌如簧,在各國之間遊走,試圖謀取功名。 當時,秦國逐漸崛起,對其他諸侯國虎視眈眈。張儀看準了這個時機,投身於秦國,爲秦王出謀劃策。他的策略常常能夠幫助秦國在外交和軍事上取得優勢,因此備受秦王的器重。 然而,在秦國的朝堂之上,並非所有人都認可張儀的做法。有一位名叫公孫衍的大臣,他主張與其他諸侯國聯合,共同對抗秦國的擴張。公孫衍爲人正直,一心爲了國家的安危着想,他認爲張儀的策略過於激進,可能會導致秦國陷入孤立的境地。 於是,張儀和公孫衍在朝堂之上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張儀巧言令色,試圖說服秦王採納自己的主張;公孫衍則據理力爭,毫不退縮。 可惜的是,秦王最終還是被張儀的言辭所迷惑,決定繼續推行張儀的策略。公孫衍因此遭到了冷落,甚至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誣陷,說他心懷叵測,意圖背叛秦國。 最終,公孫衍心灰意冷,離開了秦國。他的離去,讓許多有識之士感到惋惜。他們深知公孫衍的才能和忠誠,卻無力改變這一局面。 而張儀在秦國的地位愈發穩固,他的權勢如日中天。但隨着時間的推移,秦國的擴張引起了其他諸侯國的強烈反抗,秦國陷入了戰爭的泥潭。此時,張儀的策略開始顯現出弊端,秦國的局勢變得愈發艱難。 最終,秦國在這場混亂中遭受了重大的損失,而張儀也失去了秦王的信任。他曾經的榮耀如同過眼雲煙,消散無蹤。 張儀和公孫衍,這兩位曾經在秦國朝堂上各展其能的人物,最終都未能實現自己的理想。他們的命運就如同玉石同沉,在歷史的洪流中被淹沒。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在複雜的政治鬥爭中,個人的命運往往與國家的興衰緊密相連。無論是張儀的精明算計,還是公孫衍的忠誠正直,都無法逃脫歷史的車輪。而我們在面對人生的抉擇和挑戰時,也應當以史爲鑑,謹慎行事,莫要讓自己陷入玉石同沉的悲劇之中。

玉石同沉-成語圖片

玉石同沉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