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得而甘心
成語拼音
- yù dé ér gān xīn
欲得而甘心成語解釋
- 想要弄到手才稱心滿意(多用於對人的報復或打擊)。
典故出處
- 戚其章《甲午戰爭史》第三章第二節敵人早就視定遠、鎮遠爲眼中釘,‘其所欲得而甘心者,亦惟定、鎮二船’。”
成語典故
- 且即使陳炯明之對於文積不能平,至於倒戈,則所欲得而甘心者,文一人之生命而已,而人民何與?★蔡東藩《民國演義》第一百三十八回
成語造句
- 他一直努力追求那個目標,歷經重重困難也不放棄,因爲他欲得而甘心。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紛爭,局勢動盪不安。
有一個小小的諸侯國,名叫衛。衛國的國君雖然勵精圖治,但無奈國家實力弱小,在列強環伺的環境中艱難生存。
衛國的鄰國有一位野心勃勃的諸侯,名叫鄭伯。鄭伯覬覦衛國的土地和資源已久,一直企圖將其納入自己的版圖。他不斷地派遣使者前往衛國,試圖以各種手段挑起事端,尋找出兵的藉口。
衛國國君深知鄭伯的野心,一直小心應對,儘量避免與鄭國發生衝突。然而,鄭伯卻步步緊逼,不斷地在邊境製造摩擦。
終於,鄭伯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慾望,悍然出兵攻打衛國。衛國軍民雖然奮起抵抗,但由於雙方實力懸殊,衛國的城池接連淪陷。
衛國國君心急如焚,他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大臣們有的主張求和,有的主張拼死抵抗。在這艱難的時刻,衛國國君展現出了堅定的決心,他決定帶領軍民與鄭國決一死戰。
戰場上,衛國的士兵們懷着保衛家園的決心,英勇作戰。然而,鄭國的軍隊如洪水猛獸一般,勢不可擋。
就在衛國即將陷入絕境之時,衛國國君突然想到了一個計策。他派遣使者前往其他諸侯國,訴說鄭國的蠻橫與霸道,請求援助。
其他諸侯國聽聞此事,對鄭國的行爲深感不滿。他們紛紛派出軍隊,支援衛國。
在各方的聯合抵抗下,鄭國的軍隊開始陷入困境。鄭伯見勢不妙,想要撤軍,但此時已經爲時已晚。最終,鄭國的軍隊被打得大敗而歸。
鄭伯的野心勃勃,欲得衛國而甘心,最終卻落得個失敗的下場。而衛國在經歷了這場浩劫之後,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努力發展,逐漸強大起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慾望如果不受控制,過度膨脹,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災難。只有秉持正義,以和平友好的方式與他國相處,才能共同發展,實現長治久安。
欲得而甘心-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