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蓋而彰
成語拼音
- yù gài ér zhāng
欲蓋而彰成語解釋
- 猶欲蓋彌彰。
典故出處
- 《隋書·宇文化及司馬德戡等傳序》昔孔子修《春秋》,而亂臣賊子知懼,抑使之求名不得,欲蓋而彰者也。”
成語典故
- 世人慾蓋而彰,欲抑而揚。★明·劉基《郁離子·玄豹》
成語造句
- 他本想隱瞞真相,結果因爲言辭閃爍、行爲慌張,反倒欲蓋而彰。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戰國時期,齊威王在位期間,有一位名叫淳于髡的大臣。淳于髡以其聰明才智和能言善辯而聞名。
有一次,齊威王沉迷於酒色,不理朝政,國家陷入了混亂。許多大臣都不敢直言進諫,害怕觸怒齊王。然而,淳于髡卻決定挺身而出。
他對齊威王說:“大王,我們齊國有一隻大鳥,落在了王宮的庭院裏,已經三年了,它既不飛翔也不鳴叫,您知道這是爲什麼嗎?”齊威王明白淳于髡的意思,回答道:“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齊威王開始勵精圖治,整頓朝政。
在齊國的邊境,有一個小城,那裏的守將貪污受賄,中飽私囊。他試圖掩蓋自己的罪行,卻做得漏洞百出。他爲了顯示自己的清廉,故意在一些表面的事務上大做文章,比如裝作節儉,穿着破舊的衣服,喫着簡單的飯菜。然而,他私下裏卻接受着富商們的賄賂,將城防的費用據爲己有。
城中的百姓怨聲載道,紛紛向朝廷告狀。齊王得知此事後,派淳于髡前去調查。那守將聽聞淳于髡要來,心中惶恐,更加賣力地僞裝自己,試圖掩蓋罪行。
淳于髡到了小城,經過一番明察暗訪,很快就掌握了守將貪污的證據。面對淳于髡的質問,守將百般狡辯,聲稱自己一心爲公,絕無貪污之舉。但淳于髡將收集到的證據一一擺在他面前,守將的罪行昭然若揭。
這個守將本想掩蓋自己的貪污行爲,卻因種種破綻和過度的僞裝,反而讓自己的罪行更加明顯,正所謂欲蓋而彰。他的行爲就如同掩耳盜鈴,以爲自己的僞裝能夠瞞天過海,殊不知,真相總有大白的一天。
在歷史的洪流中,無數的人物和事件都告訴我們,試圖掩蓋錯誤或罪行,往往只會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唯有真誠面對,勇於改過,才能贏得尊重和信任。
欲蓋而彰-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