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鱉失龜
成語拼音
- yuán biē shī guī
援鱉失龜成語解釋
- 比喻得不償失。
典故出處
- 《淮南子·說山訓》殺戎馬而求狐狸,援兩鱉而失靈龜,斷右臂而爭一毛,折莫邪而爭錐刀,用智如此,豈足高乎?”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在處理問題時,因爲過於關注次要細節,結果援鱉失龜,錯失了重要的機會。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古老的國度。這個國度土地肥沃,人民安居樂業,但是也面臨着一些挑戰和抉擇。
當時,國家的君主是一位富有雄心壯志的國王。他一心想要擴大國家的領土,增強國家的實力。有一次,他聽聞在遙遠的南方有一片富饒的土地,那裏資源豐富,物產豐饒。國王心動不已,決定派遣大軍前去征服。
爲了籌備這次征戰,國王召集了國內的能工巧匠,打造精良的兵器;又徵集了大量的糧草,以備軍隊的長期作戰之需。同時,他還在國內選拔了一批智勇雙全的將領,希望他們能夠帶領軍隊凱旋而歸。
然而,就在國王緊鑼密鼓地準備征戰南方的時候,北方邊境卻傳來了警報。原來,一直覬覦這個國家的北方遊牧民族,趁着國內兵力空虛,發動了大規模的入侵。北方邊境的守軍奮力抵抗,但由於兵力懸殊,形勢岌岌可危。
國王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如果繼續堅持征戰南方,那麼北方邊境很可能失守,國家將面臨巨大的危機;但如果放棄南方的機會,又心有不甘。
在這個關鍵時刻,國王身邊的一位大臣進言道:“陛下,南方那片土地固然富饒,但畢竟是未知之數,我們對那裏的情況瞭解甚少。而北方邊境是我們的根基所在,如果失去了北方,南方的土地也難以守住。此時,我們不應援鱉失龜,因小失大啊!”
國王聽了大臣的話,陷入了沉思。他回想起先輩們爲了守護這片土地所付出的努力和犧牲,意識到國家的穩定和人民的安寧纔是最重要的。最終,國王決定放棄征戰南方,集中兵力抵禦北方的入侵。
國王迅速調回了準備出征南方的大軍,奔赴北方邊境。在軍民一心的抵抗下,終於擊退了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保衛了國家的領土和人民的安全。
經過這次事件,國王深刻地認識到,在做決策時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更爲重要的東西。援鱉失龜的教訓讓他明白了,要分清主次,權衡利弊,不能因追求一些看似誘人但實則風險巨大的目標,而失去了自己已經擁有的寶貴財富。這個國家也在國王的明智領導下,繼續繁榮昌盛,人民過上了更加幸福的生活。
援鱉失龜-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