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經地義
成語拼音
- tiān jīng dì yì
天經地義成語解釋
- 經:規範,原則;義:正理。天地間歷久不變的常道。指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也指理所當然的事。
典故出處
-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成語典故
- 出處《左傳 昭公二十五年)夫札,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釋義“經”指常規,原則“義”指正理,準則。天經地義比喻正確的,不可改變的因而也不容置疑的道理。故事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姬貴死後,按習俗由他正夫人所生的世子姬敬繼位。但是,景王生前曾與大夫賓孟商討過,打算立非正夫人所生的長子姬朝爲世子。這樣,姬朝也有資格繼位。於是,周王室發生了激烈的王位之爭。在這種情況下,晉頃公召集各諸侯國的代表在黑壤盟,商討如何使用王室安寧。參加商討的有晉國的趙鞅,鄭國的淤吉、宋國的樂大心等。會上.晉國的趙鞅向鄭國的遊吉請教什麼叫“禮”。遊吉回答說:“我國的子產大夫在世時曾經說過,禮就是天之經,地之義,也就是老天規定的原則,大地施行的正理!它是百姓行動的依據,不能改變,也不容懷疑。”趙鞅對遊吉的回答很滿意,表示—定要牢記這個道理。其他諸侯國的代表聽了,也大都表示有理。接着,趙鞅提出各諸候國應全力支持敬王,爲他提供兵卒、糧草,並且幫助他把王室遷回王城。後來,晉國的大夫率領各諸侯國的軍隊,幫助敬王恢復王位,結束了周王室的王位之爭。
成語造句
- 父母撫養子女長大成人,子女贍養父母安度晚年,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成語故事
- 在遙遠的古代,有一個名爲華國的地方。華國百姓安居樂業,國家繁榮昌盛。
在華國的一個小鎮上,住着一位名叫李義的年輕人。李義爲人善良正直,對父母極爲孝順。他的父親年老體弱,常常生病,李義總是不辭辛勞地照顧父親,爲他端茶送水、熬藥餵食。
有一天,李義的父親病情突然加重,臥牀不起。李義心急如焚,四處求醫問藥,但父親的病情卻絲毫沒有好轉。鎮上的一位老醫生告訴李義,在遙遠的山上有一種珍貴的草藥,或許可以治好他父親的病。李義聽聞後,毫不猶豫地決定上山尋找草藥。
他歷經艱辛,翻山越嶺,終於找到了那種草藥。然而,在下山的途中,李義遇到了一場暴雨,他全身溼透,疲憊不堪。但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儘快趕回家中救父親。
當李義帶着草藥回到家時,父親已經奄奄一息。他趕緊熬藥給父親服下,經過幾天幾夜的精心照料,父親的病情終於慢慢好轉。李義的行爲感動了周圍的鄰居,大家紛紛稱讚他是一個大孝子。
在華國,孝順父母被視爲天經地義之事。正如《禮記》中所記載:“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李義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孝道。他的故事在華國流傳開來,成爲了人們學習的榜樣。
時光流轉,華國的文化和傳統得以傳承和發展。而孝順父母這一天經地義的美德,也一直被人們所珍視和弘揚。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這種源自人性深處的善良和責任,始終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石。人們在生活中,始終秉持着這樣的信念,關愛父母,尊敬長輩,將這份天經地義的情感延續下去,讓家庭充滿溫暖,讓社會更加美好。在歲月的長河中,李義的故事或許只是一個小小的片段,但它所蘊含的意義卻深遠而持久,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堅守着那些天經地義的道德準則和價值觀念。
天經地義-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