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定俗成

成語拼音

yuè dìng sú chéng

約定俗成成語解釋

指事物的名稱或社會習慣往往是由人民羣衆經過長期社會實踐而確定或形成的。

典故出處

《荀子·正名》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異於約則謂之不宜。”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男左女右的規則似乎已經成爲一種習慣,實則是約定俗成的觀念。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寧靜祥和的小村莊,名叫清水村。這個村子裏的人們勤勞善良,過着簡單而快樂的生活。 村子裏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名叫李伯。李伯爲人正直,深受村民們的敬重。 每年的春天,清水村都會舉辦一場盛大的祭祀活動,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然而,在祭祀活動的籌備過程中,卻出現了一些分歧。 一部分村民認爲祭祀應該準備豐富的祭品,包括牛羊豬等牲畜;而另一部分村民則覺得準備一些水果和穀物就足夠了。兩派各執一詞,爭論不休,祭祀活動的籌備工作也因此陷入了僵局。 李伯得知此事後,召集了所有村民一起商議。他先傾聽了雙方的意見,然後緩緩說道:“我們清水村一直以來都有祭祀的傳統,這是爲了表達我們對天地神靈的敬畏和感恩。但是,關於祭品的準備,我們不應該過分爭執。我們應該根據我們村子的實際情況和傳統來決定。” 經過一番討論,村民們最終達成了一致:準備適量的牲畜、水果和穀物作爲祭品。這個決定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基於清水村多年來的習俗和經驗,是大家共同認可的結果。 從此以後,每年春天的祭祀活動,村民們都按照這個約定準備祭品,從未有過爭議。漸漸地,這種準備祭品的方式就成爲了清水村的一種固定習俗,也就是所謂的“約定俗成”。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類似的例子。比如在古代的某些地區,人們在婚喪嫁娶等重要場合,會遵循特定的禮儀和規矩,這些禮儀和規矩並非一開始就有明確的條文規定,而是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經過人們的共同認可和傳承,逐漸形成了固定的模式。 約定俗成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夠讓一個羣體在沒有強制規定的情況下,自然而然地遵循某種行爲方式或準則。這種約定俗成的規則,雖然不像法律那樣具有強制性,但卻能夠深入人心,規範着人們的生活,維護着社會的秩序和和諧。 所以,我們應當尊重那些合理的、有益的約定俗成,因爲它們是人們智慧和經驗的結晶,是社會文化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

約定俗成-成語圖片

約定俗成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