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春秋

成語拼音

yuè dàn chūn qiū

月旦春秋成語解釋

比喻評論人物的好壞。

典故出處

《後漢書·許劭傳》初,劭與靖(劭從兄)俱有高名,好共核論鄉黨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題,故汝南俗有,月旦評焉。”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每當我們回顧歷史,總能發現許多人物和事件在月旦春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成語故事

在東漢末年,汝南地區有一位名叫許劭的名士。他爲人正直,善於品評人物,在當地頗具聲望。 當時,社會動盪不安,政治黑暗,人們渴望能有公正客觀的人物評價,以分辨賢愚善惡。許劭和他的堂兄許靖每個月都會舉辦一次聚會,對當時的人物進行評論。他們的評價言辭精準,觀點獨到,被人們稱爲“月旦評”。 有一次,一位名叫曹操的年輕人前來拜訪許劭,希望能得到他的評價。曹操出身官宦世家,但因其行爲不拘小節,頗受爭議。許劭起初並不願意評價曹操,但在曹操的再三懇求下,許劭終於給出了一句評語:“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這句話可謂是一語中的,既肯定了曹操的才能,又暗示了他在不同局勢下可能展現出的不同面目。 隨着時間的推移,“月旦評”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許多有志之士都希望能得到許劭的認可和評價。然而,這也引起了一些權貴的嫉妒和不滿。他們認爲許劭的評價動搖了他們的地位和權威,試圖對他進行打壓和迫害。 但許劭不爲所動,依然堅持自己的公正評價。他認爲,只有通過真實客觀的評價,才能讓社會分辨出真正的人才,爲國家的治理和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 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月旦評”成爲了人們瞭解和認識人物的重要途徑。而“月旦春秋”這個成語,也正是從許劭的“月旦評”中衍生而來,用來形容對人物或事物的評論和判斷,就像在春秋時節評論歷史一樣公正、客觀、深刻。 許劭的這種精神,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他的堅持和勇氣,讓我們看到了在黑暗中追求真理和正義的光芒。即使在艱難的環境下,也應該秉持公正、客觀的態度,對人對事進行準確的評價和判斷。

月旦春秋-成語圖片

月旦春秋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