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舟覆舟

成語拼音

zài zhōu fù zhōu

載舟覆舟成語解釋

民衆猶如水,可以承載船,也可以傾覆船。比喻人民是決定國家興亡的主要力量。

典故出處

《荀子·王制》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此之謂也。”

成語典故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報宜深慎。★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成語造句

老百姓能擁護一個王朝,也能推翻一個王朝,正所謂“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載舟覆舟的力量都在民衆之中。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中國,政治的興衰往往與統治者對待百姓的態度息息相關。 在隋朝末年,隋煬帝楊廣繼位後,他好大喜功,窮奢極欲。他大興土木,營建東都洛陽,又多次巡遊江都,沿途百姓苦不堪言。爲了滿足自己的私慾,他不斷加重賦稅和徭役,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楊廣還頻繁發動對外戰爭,三徵高句麗,使得大量士兵戰死沙場,無數家庭支離破碎。百姓們怨聲載道,民不聊生。 此時,全國各地的農民紛紛揭竿而起,反抗隋煬帝的暴政。其中,翟讓、李密領導的瓦崗軍聲勢最爲浩大。他們軍紀嚴明,深受百姓的擁護和支持。 而在太原的李淵父子,也看到了隋朝的腐朽和百姓的憤怒。他們順應民心,起兵反隋。在征戰的過程中,李淵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他下令軍隊要嚴守紀律,不得騷擾百姓。 與此相反,隋煬帝卻依然沉浸在自己的奢華生活中,對百姓的疾苦不聞不問。最終,隋朝的統治在百姓的反抗浪潮中土崩瓦解,隋煬帝也落得個身死國滅的下場。 唐朝建立後,唐太宗李世民吸取了隋朝滅亡的教訓。他經常與大臣們討論治國之道,深知百姓的力量是巨大的。他曾說:“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意思是統治者就像船,而百姓就像水,水可以承載船安穩前行,也可以將船推翻沉沒。 在唐太宗的統治下,輕徭薄賦,勸課農桑,任用賢能,虛心納諫。使得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國家繁榮昌盛,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 由此可見,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取決於統治者是否能夠重視百姓的力量,關心百姓的疾苦。如果統治者能夠以民爲本,順應民心,那麼百姓就會像水一樣承載着國家這艘大船平穩前行;反之,如果統治者殘暴不仁,欺壓百姓,那麼百姓就會像洶涌的洪水一樣將其推翻。這便是“載舟覆舟”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載舟覆舟-成語圖片

載舟覆舟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