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時制宜
成語拼音
- zāo shí zhì yí
遭時制宜成語解釋
- 猶言因時制宜。
典故出處
- 《隋書·經籍志一》遭時制宜,質文迭用,應之以通變,通變之以中庸。”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面對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時,企業需要靈活應對,做到遭時制宜,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英雄豪傑能夠根據不同的時代形勢做出恰當的決策,從而成就一番偉業。今天,我們來講一個關於“遭時制宜”的故事。
話說在南北朝時期,天下大亂,政權更迭頻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在北方,有一個名叫拓跋珪的年輕人,他胸懷大志,有着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
拓跋珪出生在一個部落首領家庭,從小就目睹了部落之間的爭鬥和戰亂帶來的災難。隨着年齡的增長,他逐漸意識到,要想在這個混亂的時代中崛起,必須要有非凡的智慧和勇氣,更要懂得遭時制宜。
當時,北方各個部落各自爲政,相互攻伐。拓跋珪審時度勢,決定先團結周邊一些弱小的部落,逐步壯大自己的勢力。他深知,在實力不足的時候貿然出擊,只會導致失敗。於是,他採取了溫和的策略,與那些部落結盟,互相支持。
然而,僅僅依靠結盟還遠遠不夠。拓跋珪明白,要想真正建立起強大的政權,還需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於是,他開始改革軍制,訓練士卒。他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制定了適合自己軍隊的戰術和訓練方法。在他的精心打造下,他的軍隊逐漸成爲了一支精銳之師。
當拓跋珪的勢力逐漸壯大後,他面臨着一個重要的抉擇。是繼續韜光養晦,還是主動出擊,爭奪更多的地盤?他仔細分析了當時的局勢,發現周邊的一些政權內部矛盾重重,正是出擊的好時機。於是,他果斷地率領軍隊出征,一路勢如破竹,佔領了大片土地。
在征戰的過程中,拓跋珪也遇到了不少困難和挫折。有時候,他的軍隊會遭遇強敵,陷入困境。但他總能冷靜地分析形勢,及時調整戰略,採取靈活的戰術應對。正是因爲他能夠遭時制宜,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出正確的決策,他的軍隊才能屢次化險爲夷,取得勝利。
經過多年的征戰,拓跋珪終於統一了北方的大部分地區,建立了北魏政權。他成爲了一代雄主,被後人銘記。
拓跋珪的成功,離不開他遭時制宜的智慧和勇氣。在那個動盪的時代,只有能夠準確把握時機,根據形勢做出合理的決策,才能在亂世中脫穎而出,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遭時制宜都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品質。我們在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和機遇時,也應該學會審時度勢,靈活應對,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走向成功的道路。
遭時制宜-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