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隧入井
成語拼音
- záo suì rù jǐng
鑿隧入井成語解釋
- 比喻費力多而收效少。
典故出處
- 《莊子·天地》鑿隧而入井,抱甕而出灌。”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這個複雜的項目中,他沒有進行充分的規劃就匆忙行動,如同鑿隧入井,最終導致了資源的大量浪費和項目的延誤。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梁國的地方。梁國土地肥沃,百姓們大多以農耕爲生,日子過得還算安穩。
然而,有一年遭遇了大旱,莊稼顆粒無收,百姓們面臨着嚴重的缺水危機。梁國的國君心急如焚,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
其中一位大臣獻計說:“陛下,我們可以在城外挖掘深井,以獲取地下水,解決百姓的用水問題。”國君聽了,覺得此計可行,便下令召集衆多工匠和百姓,開始挖井。
可是,負責這項工程的官員卻急於求成,沒有經過仔細的勘察和規劃,就盲目地指揮衆人挖掘。他們選擇的地點並不合適,挖了很久都沒有見到水。
百姓們日夜勞作,疲憊不堪,但依然毫無進展。這時候,又有一位智者站了出來,他對負責的官員說:“大人,我們這樣盲目地挖掘,就如同鑿隧入井,是不可能成功的。我們應該先尋找地下水源的流向,根據地勢和地質情況來選擇合適的地點,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官員卻不以爲然,依舊固執己見,繼續讓大家在原地深挖。
時間一天天過去,挖井的工程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卻始終沒有出水。百姓們怨聲載道,國君得知後,十分惱怒,將那位固執的官員撤職查辦,並聽從了智者的建議。
經過重新勘察和規劃,終於在一處合適的地方成功地挖掘出了水井,百姓們的用水問題得到了解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不能盲目衝動,不經過深思熟慮就急於行動,就像鑿隧入井一樣,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正如《論語》中所說:“欲速則不達。”在面對問題和困難時,我們要冷靜思考,做好充分的準備,制定合理的計劃,才能順利地解決問題,取得成功。否則,不僅浪費了資源,還可能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
鑿隧入井-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