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謀布阱
成語拼音
- zào móu bù jǐng
造謀布阱成語解釋
- 指設計陷害。阱,同宑。
典故出處
- 明·劉若愚《酌中志·逆賢羽翼紀略》其戕害楊左諸人,造謀布阱,實由外延線索,歷歷有據。”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爲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惜使用各種手段,在別人前進的道路上造謀布阱。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某個時期,天下動盪,諸侯紛爭。有兩個諸侯國,分別是甲國和乙國。甲國國力強盛,君主野心勃勃,一直妄圖擴張領土,稱霸一方;乙國則相對弱小,但國君和臣民們團結一心,努力自保。
甲國國君爲了實現自己的野心,決定對乙國發動戰爭。然而,乙國雖然弱小,卻有着堅固的城池和勇猛的將士,若直接強攻,甲國必然損失慘重。於是,甲國國君開始謀劃一場陰謀。
他派出了一批能言善辯的使者前往乙國,表面上是爲了商討兩國和平共處的事宜,實際上卻是在暗中觀察乙國的國情和軍事部署。這些使者在乙國期間,用盡各種手段獲取情報,同時還故意在乙國的朝堂上挑起爭端,製造矛盾,讓乙國的君臣之間產生嫌隙。
另一方面,甲國國君又祕密派遣了一批奸細混入乙國的百姓之中,散佈各種謠言,聲稱乙國國君昏庸無能,即將投降甲國,以此來動搖乙國百姓的信心。同時,這些奸細還在乙國的軍隊中煽動士兵的不滿情緒,試圖破壞乙國軍隊的團結。
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策劃,甲國國君認爲時機已經成熟,於是集結大軍,準備向乙國發起進攻。然而,乙國國君在關鍵時刻察覺到了甲國的陰謀。他迅速採取措施,穩定了朝堂的局勢,安撫了百姓和將士的情緒。
在戰場上,乙國的將士們同仇敵愾,奮勇抵抗甲國的進攻。儘管甲國的兵力強大,但乙國憑藉着堅強的意志和出色的戰術,一次次擊退了甲國的進攻。最終,甲國國君的陰謀未能得逞,不僅損失了大量的兵力,還在諸侯中失去了信譽。
甲國國君爲了滿足自己的野心,“造謀布阱”,機關算盡,卻沒想到乙國上下一心,衆志成城,成功地抵禦了這場危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陰謀詭計或許能得逞一時,但正義和團結終將戰勝邪惡。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我們應當堅守正道,團結一致,而不是妄圖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去獲取勝利。
造謀布阱-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