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惡不悛

成語拼音

zào è bù quān

造惡不悛成語解釋

作惡事而不肯悔改。

典故出處

明·劉基《春秋明經·公會齊侯伐萊公至自伐萊大旱》宣公造惡不悛,而流毒於其國若是哉!”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總是肆意妄爲,即便受到多次警告仍不知悔改,這種造惡不悛的行爲最終讓他自食惡果。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有一個名叫李霸的人。李霸出生於富貴之家,從小嬌生慣養,養成了飛揚跋扈、肆意妄爲的性格。 隨着年齡的增長,李霸非但沒有收斂自己的行爲,反而變本加厲。他在鄉里橫行霸道,欺負弱小,強佔他人田產,百姓們對他敢怒不敢言。當地的官員也曾試圖對他加以約束,然而李霸憑藉家中的財富和關係,總是能夠輕易地擺脫懲罰。 有一次,一位正直的書生站出來指責李霸的惡行。李霸不僅沒有反思自己的過錯,反而懷恨在心,在一個夜晚,派人將書生打得重傷。此事引起了衆怒,百姓們紛紛聯名上書,要求嚴懲李霸。然而,李霸的家族再次動用關係,賄賂官員,使得此事不了了之。 李霸愈發肆無忌憚,他開始勾結一些地痞流氓,組成了一個團伙,到處爲非作歹。他們搶劫商人的財物,擾亂市場秩序,使得當地的經濟陷入混亂。一些有良知的鄉紳多次勸告李霸,希望他能夠改過自新,迴歸正道。但李霸卻對這些勸告置若罔聞,依舊我行我素。 歲月流轉,新的縣令上任。這位縣令清正廉潔,決心要整治當地的惡勢力。他聽聞了李霸的種種罪行,決定對其進行調查。李霸卻毫無畏懼,依舊造惡不止。 最終,縣令收集到了足夠的證據,將李霸及其團伙一網打盡。然而,即便在獄中,李霸依舊沒有絲毫的悔意,可謂是造惡不悛。他的一生,因自己的惡行而聲名狼藉,最終也爲自己的罪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這個故事警示後人,作惡多端且不知悔改,終究不會有好下場。唯有秉持善良之心,遵守道德規範,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社會的認可。

造惡不悛-成語圖片

造惡不悛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