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去關門

成語拼音

zéi qù guān mén

賊去關門成語解釋

賊偷了東西走後才雲關門。比喻事故發生之後才採取防範措施。

典故出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一僧問曰‘若不遇於師,幾成走作。’師曰‘賊去後關門。’”

成語典故

這裏賊去關門,衆人更加小心,不敢睡覺。★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一二回

成語造句

家裏遭了小偷,損失慘重,現在纔想着加強安保措施,這無異於賊去關門。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生活着一羣樸實善良的人們。這裏平日安寧祥和,人們以農耕和手工藝爲生。 有一戶姓李的人家,家中頗爲富裕,主人李老爺爲人豪爽,但也有些粗心大意。他家的倉庫裏堆滿了糧食和貴重物品,卻沒有安排足夠的人手看守。 一天,鎮上突然來了一羣流寇。這些流寇平日裏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他們聽聞李老爺家富有,便趁着夜色悄悄潛入。由於防守疏忽,流寇們輕鬆地進入了李家的倉庫,大肆搜刮,將值錢的東西席捲一空。 等到第二天清晨,李家的人才發現倉庫遭了賊,損失慘重。李老爺這才如夢初醒,懊悔不已,急忙召集家人加強防備,增加家丁巡邏,還在倉庫門口加了幾道鎖。 然而,這一切都爲時已晚。正所謂“賊去關門”,賊人已經得手離去,此時再做這些防範措施,也無法挽回已經遭受的損失。 在歷史上,也有不少類似的例子。比如戰國時期,趙國名將李牧鎮守邊疆,抵禦匈奴。起初,趙王對李牧的防守策略不理解,認爲他太過保守。然而,當李牧離開後,趙國邊境頻頻遭受匈奴侵擾,損失巨大。此時趙王才意識到李牧策略的重要性,可惜已經無法挽回之前的局面。 又如三國時期,劉備爲關羽報仇,傾全國之力攻打東吳。卻因戰略失誤,在夷陵之戰中大敗。此時他才後悔當初沒有聽從諸葛亮等人的勸阻,然而大勢已去,無法改變失敗的結局。 “賊去關門”這個成語告訴我們,做事要有預見性和防範意識,不能等到災禍發生了纔想起採取措施,否則往往會追悔莫及。我們應當在問題出現之前,就做好充分的準備,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和遺憾。

賊去關門-成語圖片

賊去關門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