譖下謾上

成語拼音

zèn xià mán shàng

譖下謾上成語解釋

讒毀下級,欺謾上級。

典故出處

唐柳宗元《罵屍蟲文》譖下謾上,恆其心術,妒人之能,幸人之失。”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職場之中,有些人總喜歡耍些陰謀詭計,搞一些譖下謾上的勾當,實在令人不齒。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朝堂之上,風雲變幻,權謀鬥爭此起彼伏。 有一位名叫李賢的官員,他出身貧寒,但憑藉着自己的才華和努力,一步步踏入了朝廷的核心。起初,李賢心懷壯志,一心想要爲國家和百姓謀福祉。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朝廷中的一些權貴開始嫉妒李賢的才能和功績。其中,以王貴爲首的一夥人,平日裏不學無術,卻靠着家族的背景在朝中佔據高位。 王貴等人深知,要想打壓李賢,必須使用一些陰險的手段。他們在皇帝面前巧言令色,無中生有地編造李賢的種種過錯。 每當皇帝對李賢委以重任時,王貴等人便在私下裏散佈謠言,說李賢譖下謾上,表面上對皇帝忠心耿耿,實則心懷叵測,企圖獨攬大權。 皇帝起初並不相信這些謠言,但王貴等人不斷地添油加醋,說得有鼻子有眼。漸漸地,皇帝對李賢產生了懷疑。 在一次重要的朝政決策中,李賢提出了一項有利於國家長遠發展的建議。這本是一項良策,卻被王貴等人惡意曲解,向皇帝進讒言,稱李賢此舉是爲了樹立自己的威望,不把皇帝的權威放在眼裏。 皇帝終於被激怒,對李賢進行了嚴厲的斥責。李賢深感冤屈,但又百口莫辯。 李賢的一些好友和正直的官員試圖爲他辯解,卻遭到了王貴等人的打壓和迫害。一時間,朝廷上下人人自危,生怕因爲與李賢有所牽連而遭殃。 最終,李賢被罷官流放,他的政治生涯就此終結。而王貴等人則得意洋洋,繼續在朝廷中爲非作歹。 但歷史總是公正的,後來皇帝終於查明瞭真相,意識到自己錯怪了李賢。然而,此時的李賢已經在流放之地含冤而死,成爲了朝廷權謀鬥爭的犧牲品。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譖下謾上的行爲是多麼的可惡,它不僅會傷害忠良之士,更會讓國家陷入混亂和危機之中。正如《論語》中所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我們應當以正直和善良爲準則,遠離那些陰險狡詐的小人行徑。

譖下謾上-成語圖片

譖下謾上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