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敗佯輸

成語拼音

zhà bài yáng shū

詐敗佯輸成語解釋

詐、佯假裝。假裝敗陣,引人上當。

典故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十五回林沖、花榮佔住吊橋,回身再戰,詐敗佯輸,誘引盧俊義搶入城中。背後三軍,齊聲吶喊。城中宋江等諸將,一齊兵變,接應入城。四方混殺,人人束手,個個歸心。”

成語典故

豬八戒料道不得贏他,對沙僧丟了個眼色,二人詐敗佯輸,各拖兵器,回頭就走。★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九回

成語造句

在這場激烈的戰鬥中,他看似力不能支,實則是詐敗佯輸,爲的是誘敵深入。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戰場上,烽火連天,英雄輩出。有一場戰役,至今仍被人們傳頌,其中就包含了“詐敗佯輸”這一策略的精彩運用。 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趙國與秦國之間的一場激烈交鋒。趙國派出了一位智勇雙全的將領名叫李牧,而秦國則由威名赫赫的王翦率領大軍前來。 王翦的秦軍來勢洶洶,李牧深知正面交鋒,趙國軍隊未必能佔上風。於是,他精心策劃了一場戰略。 在初次交鋒中,李牧故意讓趙國軍隊擺出略顯混亂的陣形,秦軍見此情形,以爲趙國軍隊不堪一擊,士氣大振,全力進攻。李牧指揮着部分趙軍佯裝敗退,丟盔棄甲,狼狽而逃。秦軍見狀,以爲勝利在望,窮追不捨。 然而,他們沒有料到,這正是李牧的計策。在秦軍追擊的途中,李牧早已在一處山谷設下了重重埋伏。當秦軍興高采烈地追入山谷時,兩側山上突然殺聲震天,滾石、箭矢如雨般傾瀉而下。原本以爲勝券在握的秦軍瞬間陷入了絕境。 李牧的這一招“詐敗佯輸”,成功地迷惑了秦軍,讓他們放鬆了警惕,陷入了埋伏。最終,趙國軍隊大獲全勝,不僅擊退了秦軍的進攻,還讓秦軍損失慘重。 在歷史的長河中,類似“詐敗佯輸”的策略屢見不鮮。例如三國時期,諸葛亮在與司馬懿的對峙中,也多次運用此計。他故意派出一些老弱殘兵,裝作戰敗的樣子,引誘司馬懿出兵追擊,然後巧妙地設伏,讓司馬懿吃了不少苦頭。 “詐敗佯輸”這一策略,看似簡單,實則需要高超的智慧和精準的判斷。它不僅要求將領能夠洞察敵人的心理,還要把握好時機和節奏,稍有不慎,就可能弄巧成拙。但一旦運用得當,便能以少勝多,反敗爲勝,成爲戰場上的經典戰術,爲後人所津津樂道。

詐敗佯輸-成語圖片

詐敗佯輸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