憎愛分明

成語拼音

zēng ài fēn míng

憎愛分明成語解釋

憎恨∞什麼,愛什麼,界限清楚,態度鮮明。

典故出處

周恩來《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鬥志。”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對待朋友和敵人的態度截然不同,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終憎愛分明。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這樣一位人物,他的故事生動地詮釋了憎愛分明的真諦。他便是包拯,人稱“包青天”。 包拯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家,但他自幼聰慧好學,心懷正義。成年後,包拯科舉入仕,踏上了爲官之路。 包拯所任職之處,無論是繁華的都市還是偏遠的小縣,他都兢兢業業,一心爲民。當時,有一權貴仗着自己的勢力,欺壓百姓,強佔民田,致使百姓流離失所,怨聲載道。包拯得知此事後,義憤填膺,決心要爲百姓討回公道。 然而,調查此事並非易事。那權貴不僅有龐大的家族勢力作爲後盾,還與朝中不少官員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許多人勸包拯莫要插手,以免惹禍上身。但包拯不爲所動,他深知百姓之苦,更明白若不將這權貴繩之以法,正義將無從談起。 包拯不懼權貴的威脅,親自深入調查,收集證據。在這個過程中,他遭遇了種種阻撓和陷害,但他始終沒有放棄。終於,在鐵證如山面前,那權貴不得不低頭認罪。包拯依法嚴懲了此人,將被強佔的田地歸還百姓,百姓們無不拍手稱快,對包拯感恩戴德。 但包拯的憎愛分明並非只針對權貴,對於身邊的下屬和親友,他同樣嚴格要求。有一次,他的一位親信在處理案件時,因受人賄賂而做出了不公正的判決。包拯發現後,痛心疾首,他不顧多年的情誼,依法對這位親信進行了懲處。他說:“爲官者,當以公正爲心,若因私廢公,何以爲官?” 包拯的一生,都在踐行着憎愛分明的原則。他愛百姓,愛正義,憎權貴,憎不公。他的事蹟傳遍了大江南北,成爲了百姓心中的英雄。 在歷史的記載中,包拯的故事猶如一顆璀璨的星辰,照亮了黑暗的角落,讓後人明白,憎愛分明不僅是一種品質,更是一種責任。只有秉持着這樣的信念,才能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堅守住內心的正義和善良。 如今,我們回顧包拯的故事,依然能從中汲取力量,激勵自己在生活中明辨是非,愛憎分明,爲社會的公平正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憎愛分明-成語圖片

憎愛分明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