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

成語拼音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gù néng chéng qí dà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成語解釋

讓:推辭,拒絕。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所以能那麼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典故出處

秦·李斯《上書秦始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衆庶,故能明其德。”

成語典故

戰國時期,秦王嬴政因恨呂不韋專權,設法排擠他,呂不韋畏罪自殺。嬴政將呂不韋的門客全部驅散。呂不韋的門客李斯上書嬴政:“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衆庶,故能明其德。”嬴政遂留用他。

成語造句

成功需要積累和包容,就如同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也應廣納各種資源和經驗。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諸侯國。這個諸侯國中有一位極具智慧和遠見的君主。 這位君主深知國家的發展和強大需要各種人才和資源的匯聚。他秉持着一種開放和包容的態度,廣納天下賢才。無論是出身低微的平民,還是來自其他國家的人士,只要有真才實學,他都熱烈歡迎並給予重用。 在他的治理下,國家日益繁榮。有一次,一位來自遠方的謀士前來投奔。這位謀士雖然有着卓越的智慧和謀略,但性格有些古怪,之前曾被許多地方拒之門外。然而,這位君主卻毫不猶豫地接納了他,給予他充分的信任和發揮才能的空間。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國家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前來效力。他們帶來了不同的思想、技藝和經驗,就如同那點點滴滴的土壤一般。君主對他們一視同仁,讓他們都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施展才華。 有些大臣對此表示不解,認爲不應該對一些看起來不起眼的人如此重視。君主便耐心地解釋道:“正如那泰山,它之所以能夠如此高大雄偉,正是因爲它從不拒絕任何一粒微小的土壤。只有包容和接納各種不同的力量,我們的國家才能真正變得強大。” 在君主的這種理念引導下,這個諸侯國不斷髮展壯大。它的影響力逐漸擴大,周邊的國家也對其越發尊重和敬畏。而這一切,都源於君主那“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的胸懷和智慧。 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比如齊桓公不計較管仲曾射過他一箭,反而重用管仲,最終成就霸業;秦孝公廣招天下賢才,任用商鞅進行變法,爲秦國的崛起奠定了基礎。這些事例都充分說明了,只有像泰山一樣不嫌棄任何微小的力量,善於匯聚和利用各種資源,才能實現真正的偉大和強盛。 在當今社會,這個道理同樣適用。無論是一個國家、一個企業還是一個團隊,都需要有包容和接納的精神,才能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和資源,從而實現更好的發展。我們應當從這個成語故事中汲取智慧,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去面對世界,不斷努力追求更大的成就。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成語圖片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