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不讓土壤

成語拼音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

泰山不讓土壤成語解釋

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所以能那麼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典故出處

《史記·李斯無傳》:“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成語典故

戰國時期,秦王嬴政因恨呂不韋專權,設法排擠他,呂不韋畏罪自殺。嬴政將呂不韋的門客全部驅散。呂不韋的門客李斯上書嬴政:“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衆庶,故能明其德。”嬴政遂留用他。

成語造句

只有像泰山不讓土壤一樣擁有廣闊的胸懷和包容精神,我們才能更好地接納不同的人和事,促進社會的和諧與進步。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其國王極具雄心壯志。這位國王一心想要擴大自己國家的領土,使國家變得更加強盛。 在他的治理下,國家不斷對外征戰。一次,國王決定攻打一個邊境小國。這個小國雖然弱小,但人民卻十分勇敢且堅韌。當戰爭的號角吹響,小國的百姓們紛紛挺身而出,與強大的侵略者展開了殊死搏鬥。 然而,實力的差距終究是難以彌補的,儘管小國人民竭盡全力,最終還是難以抵擋大國的進攻。小國的領土逐漸被侵佔,人民陷入了困境。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位智者來到了國王面前。他對國王說:“陛下,您如今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您可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一個國家要真正強大,不能僅僅依靠武力征服,還需要包容和接納不同的人和文化。”國王聽後,陷入了沉思。 智者繼續說道:“就如同那泰山,它之所以能夠如此高大雄偉,正是因爲它不拒絕任何一粒微小的土壤。如果我們能夠像泰山一樣,接納這些被征服的人民,讓他們融入我們的國家,共同爲國家的發展而努力,那我們的國家將會變得更加繁榮昌盛。” 國王被智者的話深深打動,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他意識到,一味地用武力征服並不能真正贏得人心,只有給予人民尊重和關愛,才能讓國家長治久安。 於是,國王改變了策略。他不再對被征服的人民進行壓迫和剝削,而是給予他們平等的權利和機會。他鼓勵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讓國家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曾經通過戰爭擴張的國家,因爲國王的英明決策,變得更加和諧與強大。人民安居樂業,國家的發展蒸蒸日上。而國王也明白了“泰山不讓土壤”的真正含義,明白了包容和接納的力量。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也要有像泰山一樣的胸懷,不排斥任何微小的力量或機會。無論是與人相處還是追求事業的成功,都要懂得包容和接納不同的觀點、不同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成長,成就更大的輝煌。正如那泰山,憑藉着廣闊的胸懷成就了自己的雄偉壯麗。

泰山不讓土壤-成語圖片

泰山不讓土壤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