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無不克
成語拼音
- zhàn wú bù kè
戰無不克成語解釋
- 攻戰沒有不取勝的。形容強大無比,可以戰勝一切。
典故出處
- 清·昭槤《嘯亭續錄·轉庵和尚》將軍之事吳王亦至矣,爲之闢地攻城,戰無不克,數月之間招徠數郡。”
成語典故
- 孟庭親自督陣者二十餘次,戰無不克。前後計斬清兵及團勇二千餘人。★陶成章《浙案紀略·餘孟庭傳》
成語造句
- 在這場激烈的商業競爭中,他憑藉着卓越的智慧和果斷的決策能力,幾乎做到了戰無不克,成功地讓自己的企業脫穎而出。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華夏大地上,諸侯紛爭,戰亂頻繁。有一位名叫李牧的將領,他智勇雙全,爲國家立下了赫赫戰功。
當時,趙國邊境時常受到匈奴的侵擾。匈奴騎兵剽悍兇猛,來去如風,趙國軍隊多次與之交鋒,都未能取得顯著的勝利。
李牧臨危受命,被派往邊境抵禦匈奴。他到任後,並沒有急於出兵與匈奴正面交鋒,而是採取了一系列獨特的策略。他下令讓士兵們精心飼養戰馬,加強軍事訓練,同時加固城牆,囤積糧草。然而,每當匈奴來襲,他卻下令緊閉城門,不許出戰。
這樣的策略持續了好幾年,匈奴人以爲李牧膽小怯懦,就連趙國的士兵們也開始對李牧產生了怨言。
但是,李牧不爲所動,他心中有着自己的深謀遠慮。他深知匈奴騎兵的優勢在於其機動性和衝擊力,而趙國軍隊若貿然出擊,很可能會陷入被動。他在等待一個最佳的時機,一個能夠一舉扭轉戰局的時機。
經過多年的精心準備,趙國的軍隊兵強馬壯,士氣高昂。而匈奴人則因爲李牧多年的“避戰”而逐漸放鬆了警惕。
終於,李牧覺得時機已到。他精心佈置了一場誘敵深入的戰役。他先派出小股部隊佯裝敗退,引得匈奴大軍追擊。當匈奴騎兵深入趙國境內時,李牧突然指揮大軍從兩翼殺出,將匈奴軍隊包圍。
這一戰,趙國軍隊士氣如虹,個個奮勇殺敵。匈奴軍隊在李牧的精妙指揮下,陷入了重重包圍,首尾不能相顧。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匈奴軍隊大敗,損失慘重。
此後,李牧又多次率領趙國軍隊出擊,每戰皆勝,匈奴人聞風喪膽,再也不敢輕易侵犯趙國邊境。
李牧的軍事才能和戰略智慧使得他戰無不克,爲趙國帶來了長久的和平與安寧。他的故事也被後世傳頌,成爲了軍事史上的一段佳話。
在歷史的長河中,像李牧這樣戰無不克的將領還有很多。他們憑藉着卓越的軍事才能、堅定的信念和無畏的勇氣,在戰場上屢建奇功,爲國家和民族的繁榮穩定立下了不朽的功勳。這些英雄的事蹟激勵着後人,讓我們明白,只要有智慧、有勇氣、有決心,就能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戰無不克,取得最終的勝利。
戰無不克-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