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成語拼音
- zhàn wú bù shèng,gōng wú bù kè
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成語解釋
- 形容軍隊力量強大,百戰百勝。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典故出處
- 清·百一居士《壺天錄》捲上古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端賴吾能用兵之將,球至於今,邈不可得。”
成語典故
- 高皇帝起兵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陳白塵《大風歌》第四幕
成語造句
- 在歷史的長河中,成吉思汗所率領的鐵騎縱橫馳騁,其戰鬥力之強令人驚歎,真可謂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烽火歲月中,有一位令人敬仰的將領,他的名字叫李牧。
李牧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家,但他自幼胸懷大志,渴望在沙場上建立不朽功勳。憑藉着自身的聰慧和勤奮,他熟讀兵書,苦練武藝,很快便嶄露頭角。
當時,趙國邊境時常受到匈奴的侵擾。匈奴騎兵剽悍善戰,來去如風,趙國軍隊屢次出戰,卻總是鎩羽而歸。就在這危急關頭,李牧臨危受命,被派往邊境抵禦匈奴。
李牧到任後,並沒有急於與匈奴正面交鋒。他深知匈奴騎兵的強大,明白貿然出擊只會帶來更多的損失。於是,他下令讓士兵們緊閉城門,加強防禦工事,每日操練兵馬,同時讓士兵們放牧牛羊,示敵以弱。
匈奴見狀,以爲李牧膽小怯懦,對他愈發輕視。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李牧正在暗中積蓄力量。經過數年的精心準備,李牧認爲時機已到。
一日,李牧挑選了一批精銳的士兵,佯裝成牧民,趕着大批的牛羊出現在邊境。匈奴騎兵見狀,以爲是可乘之機,傾巢而出。然而,他們剛一靠近,李牧的伏兵四起,將匈奴騎兵團團包圍。趙國士兵們在李牧的指揮下,奮勇殺敵,一時間喊殺聲震天。匈奴騎兵陷入了重重包圍,驚慌失措,亂了陣腳。李牧率領的軍隊猶如猛虎下山,勢不可擋,一舉殲滅了大批匈奴騎兵。
此役過後,匈奴元氣大傷,多年不敢再犯趙國邊境。李牧也因此聲名遠揚。
不久,秦國舉兵攻打趙國。趙王再次想到了李牧,令他率軍抵禦秦軍。
李牧面對強大的秦軍,毫不畏懼。他仔細分析敵軍的戰術和地形,制定了嚴密的作戰計劃。在戰場上,李牧指揮若定,他的軍隊紀律嚴明,作戰勇猛。每一次衝鋒,士兵們都懷着必死的決心,喊着“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口號,奮勇向前。
在李牧的出色指揮下,趙軍多次擊敗秦軍,取得了輝煌的戰績。秦軍將領面對李牧,也只能望洋興嘆,無可奈何。
李牧的軍事才能和他所率領的軍隊的英勇無畏,使得趙國在那段艱難的歲月裏得以保全。他的名字成爲了敵人心中的噩夢,也是趙國人民心中的希望和驕傲。
李牧一生征戰無數,從未有過敗績,真正做到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他的故事被後世傳頌,成爲了軍事史上的一段傳奇。
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