轍亂旂靡

成語拼音

zhé luàn qí mǐ

轍亂旂靡成語解釋

形容軍隊潰敗逃竄。同轍亂旗靡”。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戰爭的局勢急轉直下,敵軍頓時陷入混亂,一時間陣形鬆散,可謂轍亂旂靡,我方趁機大舉進攻,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紛爭不斷,戰爭頻繁。其中,有兩個實力相當的諸侯國——鄭國和晉國。 鄭國有一位極具智慧和謀略的將領,名叫子姚。晉國則由一位聲名赫赫但稍顯自負的將軍率領大軍前來征伐鄭國。 這一天,雙方在一片廣闊的平原上擺開陣勢,準備展開一場激烈的戰鬥。子姚深知晉國軍隊的強大,但他並未心生畏懼,而是冷靜地觀察着敵軍的佈陣和動向。 戰鬥的號角吹響,晉國的軍隊如潮水般洶涌而來,他們氣勢洶洶,喊殺聲震天。然而,子姚早已做好了精心的部署。他命令鄭國的士兵佯裝敗退,晉國的將軍見此情形,以爲鄭國軍隊不堪一擊,大喜過望,下令全力追擊。 但這其實是子姚的誘敵之計,當晉國的軍隊陷入了鄭國預設的陷阱時,鄭國的伏兵四起。一時間,晉國軍隊陣腳大亂,士兵們不知所措,原本整齊有序的隊列變得混亂不堪。 晉國將軍拼命試圖重整隊伍,但是士兵們已經驚慌失措,根本無法聽從指揮。旗幟東倒西歪,車馬相互碰撞,整個晉國軍隊呈現出轍亂旂靡的慘狀。 鄭國的軍隊則乘勝追擊,士氣高昂,殺聲震天。晉國的士兵們丟盔棄甲,四散奔逃,戰場上一片狼藉。 這場戰鬥以鄭國的大獲全勝而告終。 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在戰爭中,盲目自信和輕敵往往會導致慘痛的失敗。正如晉國的軍隊,因爲一時的冒進和疏忽,最終陷入了轍亂旂靡的困境。而鄭國的將領子姚,憑藉着智慧和謀略,巧妙地運用戰術,取得了輝煌的勝利。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冷靜思考、精心謀劃,才能避免陷入混亂和失敗的境地。

轍亂旂靡-成語圖片

轍亂旂靡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