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歸海

成語拼音

bǎi chuān guī hǎi

百川歸海成語解釋

川:江河。許多江河流入大海。比喻大勢所趨或衆望所歸。也比喻許多分散的事物彙集到一個地方。

典故出處

《淮南子·汜論訓》:“百川異源,而皆歸於海。”

成語典故

西漢的思想家、文學家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襲父封爲淮南王。他愛好讀書鼓琴,才思敏捷,曾召祟兵客和懂得天文、醫學、歷算、占卜等數千人,集體編寫了一部數十萬字的書《鴻烈》,也稱《淮南子》。《淮南子》中有一篇《記論訓》,講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些情況,它的基本觀點是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的。文章中寫道:我們的祖先早先住在山洞裏和水旁邊,衣着非常簡陋,生活十分艱苦。後來出了聖人,他們帶領人們建造宮室;這樣人們才從山洞裏走出來,住進了可以躲避風雨寒暑的房子。聖人又教人們製造農具和兵器,用來耕作和捕殺猛獸,使人們的生活比過去有了保障。後來,聖人又制禮作樂,訂出各種各樣的規矩,使人們有了禮節和約束。由此可見,社會是不斷髮展的,人們不是老是用一個方式生活。所以對古時候的制度,如果不再適合使用,就應該廢除,而對於現在的,如果適合使用,就應該發揚。以上的一切都說明,像千百條來自不同源頭的江河,但最後都會歸流入大海一樣,各人做的事不同,但都是爲了求得更好地治理社會,過更美好的生活。

成語造句

河流不管來自何處,最終都會百川歸海般匯聚在一起。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華夏大地之上分佈着許多的部落和諸侯國。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有一位睿智的君王,他名叫大禹。 當時,洪水氾濫成災,百姓們生活苦不堪言。大禹臨危受命,肩負起治理洪水的重任。他帶領着衆人,走遍千山萬水,考察地形,疏通河道。 在治理洪水的過程中,大禹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然而,他始終堅持不懈,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克服了重重困難。他深知,只有將所有的力量匯聚起來,如同百川歸海一般,才能戰勝洪水這一巨大的災難。 大禹一邊治理洪水,一邊積極團結各個部落和諸侯國。他以自己的真誠和公正,贏得了大家的尊重和信任。於是,各個部落紛紛派出人力物力,加入到治水的隊伍中來。他們齊心協力,共同努力,就像無數條奔騰的河流,最終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 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洪水終於被成功治理。百姓們重新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而大禹也因爲他的豐功偉績,受到了人們的敬仰和愛戴。 在歷史的長河中,還有許多類似的故事。比如,在國家面臨危難之時,無數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背景,但都懷着一顆赤誠之心,爲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匯聚在一起,共同奮鬥。 正如百川歸海,每一條河流都有着自己獨特的歷程和故事,但它們最終都奔向了同一個目標——大海。在這個過程中,它們相互融合,相互補充,共同構成了大海的浩瀚與壯美。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應該明白,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當我們像百川歸海一樣,將衆多人的力量匯聚起來時,就能爆發出巨大的能量,成就偉大的事業。無論是在家庭、社會還是國家層面,團結協作都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大家齊心協力,向着共同的目標前進,我們才能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讓我們都能以百川歸海的精神,爲實現自己的夢想,爲建設更加繁榮富強的國家而努力奮鬥。

百川歸海-成語圖片

百川歸海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