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理平治

成語拼音

zhèng lǐ píng zhì

正理平治成語解釋

指合乎正道的禮法規範,使社會安定有秩序。

典故出處

《荀子·性惡》凡古今天下之所謂善者,正理平治也;所謂惡者,偏險悖亂也。”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一個理想的社會中,人人都遵循道德規範,法律公正嚴明,從而實現正理平治的良好局面。

成語故事

在華夏曆史的長河中,曾有這樣一段風雲變幻的時期。 那時,天下紛爭不斷,百姓生活困苦。各個諸侯國爲了爭奪土地和資源,連年征戰,硝煙瀰漫,民不聊生。 在一個名叫大梁的諸侯國中,新即位的君主樑惠王雄心勃勃,渴望能在亂世中成就一番霸業。他廣納賢才,勵精圖治,希望能改變國家的命運。 梁惠王身邊有一位賢臣,名叫公孫鞅。公孫鞅深知,要使國家強大,必須進行深刻的變革。他向梁惠王進言道:“如今之世,若要國家昌盛,必須建立公正合理的制度,施行公平正義的治理之道,方能使百姓安居樂業,國家繁榮富強。”梁惠王深以爲然,決定賦予公孫鞅權力,推行變法。 公孫鞅首先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法律,確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一旦違法,都將受到應有的懲處。這一舉措,使得社會秩序逐漸穩定,犯罪行爲大大減少。 接着,他改革了土地制度,廢除了舊有的井田制,鼓勵百姓開墾荒地,按照實際耕種的土地面積納稅。這極大地激發了百姓的生產積極性,農業生產迅速發展,國家糧倉日益充實。 同時,公孫鞅還獎勵軍功,使得平民百姓有機會通過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獲得爵位和賞賜,打破了貴族世襲的特權。一時間,大梁國上下士氣高昂,軍事實力大增。 在公孫鞅的一系列改革下,大梁國逐漸強大起來,國力蒸蒸日上。周邊的諸侯國紛紛對其刮目相看,不敢輕易侵犯。 然而,變法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一些貴族因爲失去了特權,對公孫鞅恨之入骨,百般阻撓變法。但梁惠王始終堅定地支持公孫鞅,不爲讒言所動。 經過多年的努力,大梁國終於實現了正理平治的局面。百姓們過上了安定富足的生活,國家繁榮昌盛,成爲了當時的強國之一。 這段歷史告訴我們,一個國家要想實現長治久安,就必須秉持正理平治的原則,建立公平公正的制度,依法治理,才能使國家繁榮,人民幸福。

正理平治-成語圖片

正理平治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