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令不一

成語拼音

zhèng lìng bù yī

政令不一成語解釋

發出的命令不統一。形容軍務或政務混亂。

典故出處

《左傳·昭公二十三年》帥賤多寵,政令不壹。”《三國志·魏志·武帝紀 》吾知紹之爲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爲吾奉也。”

成語典故

時政令不一,諸蠻怨望,並謀背叛。★《晉書·應詹傳》

成語造句

政府在某些事務的處理上缺乏明確統一的規劃,導致了政令不一的情況,這給執行層面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某個時期,有一個國家正處於內憂外患之中。 當時,新登基的君主年輕氣盛,一心想要有所作爲,重振國家的威望。然而,他身邊的大臣們卻各懷心思,爲了自身的利益暗中爭鬥。 這位君主雄心勃勃地頒佈了一系列的政令,旨在改革弊政、發展經濟、增強軍事力量。比如,他下令減輕農民的賦稅,以鼓勵農業生產;同時要求加強對商業的規範和管理,促進貿易繁榮。 可是,在這些政令推行的過程中,卻出現了諸多問題。負責農業稅收的官員,爲了中飽私囊,私自篡改君主的減稅政令,依舊向農民徵收高額賦稅,導致百姓怨聲載道。而管理商業的官員,則因收受了富商的賄賂,對商業規範的政令執行不力,使得市場秩序混亂不堪。 不僅如此,朝廷中的不同派系爲了爭奪權力,對於君主的政令更是陽奉陰違。有的大臣表面上積極響應,私下裏卻故意曲解政令,爲自己的派系謀取私利;有的則直接對政令加以抵制,使得政令無法真正落實。 國家的局勢愈發混亂,外敵看到這個國家政令不一,內部紛爭不斷,認爲有機可乘,於是紛紛出兵侵犯邊境。 面對這樣的困境,君主終於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開始深入調查,嚴懲那些貪污腐敗、陽奉陰違的官員。然而,此時的國家已經元氣大傷,要想恢復往日的繁榮昌盛,還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政令不一必然導致國家混亂,只有上下一心,令行禁止,才能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正如《管子·法法》中所說:“號令不虛出,賞罰不濫行。”只有確保政令的權威性和統一性,才能使國家走向繁榮富強的道路。

政令不一-成語圖片

政令不一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