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遇之恩
成語拼音
- zhī yù zhī ēn
知遇之恩成語解釋
- 給予賞識和重用的恩情。
典故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只因一時知遇之感,不覺爲之一哭。”
成語典故
- 大帥的知遇之恩,卑職終身難報。★劉章儀《梟雄吳佩孚》
成語造句
- 在我陷入困境時,他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讓我深深感受到這份情誼,日後定當回報他的知遇之恩。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無數感人至深的故事,其中就包括那些關於知遇之恩的傳奇。
戰國時期,有一位出身貧寒但才華橫溢的年輕人,名叫藺相如。他雖有滿腹經綸和壯志雄心,卻一直苦於無人賞識,只能在鄉野之間默默度日。
當時趙國面臨着秦國的強大威脅,秦王倚仗着自己國家的強盛,試圖奪取趙國的和氏璧。趙王爲此憂心忡忡,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然而衆大臣皆束手無策。
就在這關鍵時刻,藺相如挺身而出。他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向趙王請纓前往秦國交涉。趙王在這危急時刻,選擇相信藺相如,給予了他這個機會。
藺相如不辱使命,憑藉着自己的聰明才智和過人的膽識,在秦國的朝堂之上與秦王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較量。他巧妙周旋,識破了秦王的種種詭計,最終成功地保護了和氏璧,並且維護了趙國的尊嚴。
藺相如歸來後,趙王對他的表現極爲讚賞,封他爲上大夫。從此,藺相如踏上了政治舞臺,得以施展自己的才華。
然而,藺相如的崛起引起了趙國老將廉頗的不滿。廉頗認爲自己戰功赫赫,而藺相如僅憑一次外交之功就獲得如此高位,心中憤憤不平,甚至揚言要羞辱藺相如。
藺相如得知此事後,不僅沒有與廉頗針鋒相對,反而處處避讓。他的門客不解,藺相如解釋道:“我並非懼怕廉頗將軍,而是如今秦國之所以不敢攻打趙國,正是因爲有我和廉頗將軍在。如果我們二人相爭,必定會給國家帶來災難。我對趙王的知遇之恩無以爲報,唯有以國家利益爲重。”
廉頗聽聞藺相如這番話,深感羞愧。他意識到藺相如的大度和忠誠,是爲了報答趙王的知遇之恩,更是爲了趙國的安寧。於是,廉頗親自到藺相如府上負荊請罪。從此,兩人結爲刎頸之交,共同爲趙國的繁榮和穩定盡心盡力。
藺相如因趙王的知遇之恩,得以一展抱負,爲國家立下赫赫功勳。而他也用自己的忠誠和智慧,回報了趙王的信任。這段知遇之恩的故事,成爲了千古美談,流傳至今,激勵着無數後人珍惜機遇,感恩知遇。
知遇之恩-成語圖片